歷史文章列表

【小說】雜談《遲來的守護者》

2016-04-27 00:00
  故事簡介:     一位愛爾蘭的母親(菲洛米娜.李),年輕時初嚐禁果,不久被送進修道院裡「贖罪」,不僅飽嚐肉體上極大的痛苦,三年後親生骨肉被教會強迫「賣」給美國的夫婦領養,心理上也承受極大的折磨。在教會的威脅下,菲洛米娜長達五十年都不敢向任何人訴說私生子的秘密。終於透過記者的調查,昔日的種種得以重見天日,支離破碎的線索拼湊出當年那名孩子安東尼.李(在美國改名為麥克.A.赫斯)傳奇的一生。   感想:     小說的心得最難下筆,雖然有很多值得探討與分析的地方,但是在分析的過程中,往往會洩漏太多劇情,降低讀者的閱讀興致,實在令我左右為難。接下來的內容,

【電影】〈十二怒漢〉感想

2016-04-26 00:00
  劇情簡介:     十二個來自各行各業的男人組成陪審團,齊聚一堂,在密閉的小房間裡,決定一名涉嫌弒父重罪的十八歲青年今後的命運。這麼重大的刑事案件,結果似乎昭然若揭,想必全體一致認為有罪,會議一下子就能結束吧。然而有一名陪審員持不同意見,他認為指向該名青年有罪的證據尚有可疑之處。只要十二個陪審員沒有達成共識,這場會議就沒有結論。討論陷入膠著,持不同意見的陪審員該如何說服其餘十一人,改站在無罪的這一邊呢?     Guilty or not guilty, that is a...

有效期限

2016-04-06 00:00
    做任何事都有它的「有效期限」。冰箱裡的食物放著不去處理它,即使製造過程中有經過特別加工,如添加防腐劑、或高溫殺菌,仍然會走向腐爛、衰敗之途。看到過期的食物,一般人會說:「它不新鮮了。」食物有它的有效期限,事物也是一樣,甚至人也會如此,如過時的服裝、過氣的明星。人之所以做事三分鐘熱度,大概也是一開始覺得新鮮,後來不再感到「新鮮」所致。     常有人說,讀書要趁年輕。泰半是由於年輕人記憶力較強、精神好、體力也比較旺盛,讀書肯定較中老年人事半功倍吧。但我倒覺得讀書或學習新知也跟「有效期限」有關。這裡的有效期限並不是要說中老年人不適合讀書,我認為這不能用人的年齡劃分,不是

文學無用論?

2016-04-01 00:00
  報載人文科系的畢業生,薪資低、工作不穩定、前途不明,相關研究所的註冊率每況愈下。國外不少大學裁併人文學院系所,美國主修人文學科的學生僅約百分之十。國內有些人文科系為因應這股潮流,早已安排學生學習其他領域的知識或技能,如提倡雙主修、輔系、增開管理學課程、教學生拍影片、把小說改編成flash動畫等。(我高中就曾將裨海紀遊做成flash動畫)人文學院的學生彷彿成了職場上弱勢的一群,主修人文科系真的這麼難以在社會上出人頭地嗎?既然大學時所學的與將來所用差距甚大,又何必學呢?     鋪陳了這麼多,我想從自身出發,輔以相關時事,為上述問題提出解答。     我拿的是文學院的畢業

To Frogs

2016-03-24 00:00
  溫水煮蛙 不能再縱容當下的局面 柴火持續燒 卻毫不自覺 快脫離當前的安逸吧! 爬起來 這兒不是長久的安身之處 旅人啊! 拾起拐杖向前 儘管前方的道路多麼崎嶇 趁炮聲此起彼落響起之前 快踏上旅途吧! 用你的雙腳奮力一躍 在泥濘的上空 劃出一道專屬於你的軌跡  

《爆〇王》感想

2016-03-20 00:00
  「從今以後,我們可以永遠常伴左右了。」   (これからはずっと隣にいられるね)     終於,看到最終回、最後一幕,斗大的淚珠毫不遲疑自眼眶流出。最後的那句台詞、那個場景、那樣的表現張力,那一瞬間,我的眼淚又被騙走了。     真的很感人,這部伴我四年多的漫畫。從我進入大學起,發現學校圖書館地下室有這套藏書,由於該處藏書不外借,就利用課間空堂前去翻閱。原本盤算著,在大學畢業前應該能將一至二十集全部看完,然而事與願違,大學生時期的我,也染上拖延、開夜車與迫在眉睫才行動的陋習。看似相當充裕且容易達成的事,我卻沒能做到。註銷學生證換取畢業證書,那時我是心不甘情不願的,

《1分鐘簡報法》(コクヨの1分間プレゼンテーション)心得

2016-03-15 00:00
  這本書好平易近人!從頭到尾專心看的話,大約兩個小時左右就看完了,但是傳達的訊息卻一點也不少,受用無窮!就像一分鐘簡報,用最短的時間,將想要表達的傳遞給聽眾,這本書也透過最易讀易懂的寫法與安排,讓讀者知道該如何成為簡報達人。     上台報告一直是我的弱項,求學時期能躲避就盡量躲避。以為經過大學多元化課程的洗禮,應該會有所突破吧,但離開校園後還是和以前半斤八兩。感謝這本書,告訴我上台報告的準備方法,修正我以前錯誤的觀念,為我累積下次報告的信心。儘管暫時沒有做簡報的機會,相信有朝一日,「一分鐘簡報法」教導我的技巧將能派上用場,帶領我勇往直前。     以下摘要記錄幾項對我有

雜談《大數據》(Big Data)

2016-03-13 00:00
前言:     這本書雖然二〇一二年就出版了,隔了將近四年我才偶然在圖書館遇到,進而得以拜讀,然而書裡的觀念,對這時的我而言,還是非常新穎。它的觀點、構想新得讓我誤以為是科幻小說的世界,但這不是科幻,這是活生生的現實。原來,這就是我們所處的時空,我們就是這樣不知不覺遭到數以萬計的數據包圍,說「萬」還太少了,應該至少有上億、數兆之多。這就是巨量資料滲透進眾人生活的經過,每個人即使不願意,也被迫牽扯其中。這不是新聞了,因為早在數年前就已經存在,四年前,也許更早之前,就有人為大數據寫書。     一切要拜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所賜。從前的電腦笨重、跑得慢、儲存的資料少,如今的電腦輕盈、

20,000 hr 的補充

2016-03-08 00:00
    第一次聽聞「兩萬小時」的理論,是在大學生涯接近尾聲,教分子生物的老師提到的。「想要搞懂分子生物學,至少要花兩萬個小時!」老師這麼說。     回家之後,我還當真開始計算,假設一天唸五小時的分子生物,大約要十年以上;一天唸十個小時,最快也要五年多。反正就是很久很久。     畢業後,那短短一學期接觸到的皮毛分子生物學當然是派不上用場。還因為向退休農學院女教授毛遂自薦,信誓旦旦宣稱:「我修過分子生物學喔!翻譯學術文章沒問題!」結果赤腳狠狠踢了一塊又厚又硬的鐵板。     又過了幾個月,我在別人的部落格上看到「兩萬小時」的字眼,應是同一套理論。才知道國

涼宮春日與組織管理

2016-03-01 00:00
    昨晚本來是要查動畫角色歌的歌詞,回到熟悉的日文網站,看到涼宮春日劇場版,一時竟然忘記自己早就看過,於是花了兩個半小時把<消失>看完。不只這樣,今早還把收在櫃子裡,幾年沒有翻閱的小說挑幾本大略複習一下原作劇情。當年沉迷涼宮系列一發不可收拾,如今再回味,也很容易情不自禁沉浸在小說世界,難以回到現實。這部作品無論經過幾年,對我都有莫大的吸引力。     跟幾年前比,回頭觀看同一部作品,聚焦的點似乎也會轉變。國中升高中時,我最喜歡長門,能夠像她一樣一天到晚閱讀著各式各樣的書籍倒也不錯,又不用說太多話。我覺得和自己氣質相近的才適合我。我一直都在尋找比自己沉默寡言的人,能在虛構
項目: 161 - 170 之 175
<< 14 | 15 | 16 | 17 |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