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感想】到法國學藝術對談
這場演講為我開了一扇窗,打開窗子,我看見歐洲的漫畫正蓬勃發展著。事實上,這股文化已經成長得非常茁壯,只是我現在才注意到它的欣欣向榮。
講師帆瞳Fantôme畢業於法國皮默藝術學院敘述繪圖科歐洲漫畫組。歐漫(bande dessinée,簡稱BD)在歐洲受到相當程度的重視,被稱作第九藝術,歐洲人將漫畫提升至藝術層次看待,法國尤其是歐洲漫畫的發源地,許多大型活動皆在此地舉行。
皮默藝術學院位於法國南特(Nantes),在演講的開始,帆瞳老師介紹了幾個南特當地的特色活動。首先是機械島(Les Machines de l’île),光看網站的設計就能感受它的特別。另一個盛大活動Xolo Royal de Luxe,大約在六、七月舉辦,但不是每年都有。另外,到Trentemoult搭船也是不錯的體驗。有朝一日到法國旅遊,再把這些景點納入參考。
再來談到在法國藝術學校的上課情形,據說與台灣的藝術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差異。以素描來說,在台灣往往一張圖需要花很多時間完成,注重細節的刻畫和高度的完成度;但法國的訓練較強調「動速寫」,大約幾分鐘就換一個作畫對象,學生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抓到主要的印象與線條。由於注重線條的練習,一個學期累積的平時作業就相當可觀。
從漫畫的角度來看,差異又更加明顯。在台灣大多是從人物畫起,先畫人再填入背景;而法國則是從場景出發,先畫場景,很自然的形成故事,人物也就順勢放進去。這部分的訓練和速寫有些關聯,勤練速寫,自然就能抓到那個感覺,透視也較能掌握。法國的老師還會讓學生練習「動畫定格速寫」,播放動畫,然後暫停,再繼續播放,然後又暫停,一堂課下來學生也畫了好幾張,接著老師會讓學生挑其中一兩張當作回家作業,練習「抽換構圖」,例如把人類變外星人,這樣就變成另一個具有個人特色的故事了。
法國的色彩學課程也與台灣大相逕庭,比較偏應用與實作。例如,如何用色彩表現出同一個場景早晨、中午、黃昏、晚上的樣貌,天空的顏色在一天之中是如何變化。什麼顏色和什麼顏色搭配也有一定的規則。撇開色彩,純黑白的表現也很有挑戰性,例如,同一個場景要如何僅以「黑白的分配」表現出春、夏、秋、冬。
分鏡的練習值得注目,同一個動作要試著用24種角度畫出來。帆瞳老師指出,正因為有這樣的訓練,歐洲漫畫分鏡的角度很靈活,相反的,台灣的漫畫似乎不是那麼靈活,比較「平」了點。而最「平」的漫畫大概是哆啦A夢吧,因為從頭到尾都是同一個視角。但我覺得這跟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詳細尚待考證,等我找出有力的論據再撰文一篇。
說到哆啦A夢,不得不提日本漫畫(Manga)。日漫和歐漫相比,相同點是兩者皆題材多元。除此之外,兩者毫不相似,日漫的主角都是帥哥美女,歐漫的人物就不一定都屬美型。說故事的技巧,日漫擅長用細膩的人物表情,使讀者不自覺進入人物的心理,歐漫則比較多肢體,有點像演默劇。出版的漫畫,日漫以小本、黑白為主,窮人也買得起(?),歐漫則是大開本、彩色,一本要價幾十歐!日漫幾乎是連載,很在意讀者問卷,頗商業化,而歐漫大多是獨立故事,翻閱了幾本,感覺實驗性滿高的,漫畫家較能保有自我風格。
想要與欣賞的漫畫家面對面,參加漫畫節就是漫迷滿足心願的途徑了!舉例來說,聖馬洛的歐洲漫畫節,今年將在十月底舉行。而最有名的就是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了,有漫畫界的奧斯卡之稱,城市也到處可見漫畫的塗鴉,漫畫幾乎與城市融為一體了。
漫畫文化在歐洲如此生命力旺盛,在法國平均一年出版約五千本漫畫,可見是多麼競爭。帆瞳老師說,歐洲漫畫家的簽名方式跟台灣簽書會很不一樣,除了簽名還會現場畫插畫,所以幫一個人簽名要十五到二十分鐘的時間。如此用心經營,珍惜與讀者互動的機會,讀者排再久也值得吧。
延伸閱讀:
Mœbius(電影第五元素的美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