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感想】臺灣動畫文創品牌發展:九藏喵窩

2016-07-22 00:00

 

  「品牌是什麼?怎麼樣算是品牌?」主講人九藏老師在演講開始就丟出這樣的難題。我的腦海裡浮現出香奈兒、Gucci、LV……還有商標法,問題的答案似乎一言難盡,這些叫得出名字的「品牌」有什麼共同點嗎?

 

  LINE貼圖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滑一滑上架的,少說有幾千、幾萬多種,實在令人目不暇給。我因為換智慧型手機的時間比較晚,又隔了將近一年才安裝LINE(各種排斥),所以對那些五花八門的貼圖皆不熟,聽說有的很受上班族的歡迎。問題繞回來,這些原創貼圖算不算是「品牌」?抑或只能算是「插畫」?

 

  「(平面圖像)品牌的平均壽命只有五年。」九藏老師如是說。幾乎任何一個品牌,或許曾經紅極一時,隨著熱潮退去,不再那麼受歡迎,總會遇到瓶頸。從無到有到漸漸消聲匿跡,差不多就是五年的時間。如果不做點什麼,辛苦建立的品牌很有可能就這麼玩完了。當品牌的大限之期來到,有人選擇把它賣掉,有人選擇勉強繼續苦撐,不管最後的決定是什麼,都是一種煎熬。

 

  如果一個品牌,只有短短五年的壽命,但由於它曾經非常暢銷,創作者和眾多商人都因此累積了相當的財富,這樣可以稱得上是「成功」的品牌嗎?答案見仁見智。對於「成功」的定義,每個人各有一套見解。以前流行「五子 登科」,近年則有「高富帥」、「白富美」、「人生勝利組」等說法。依社會的主流思想,「成功」還是脫離不了財富,但享有可觀的金錢不必然等同成功。只能說「財力」是成功的先決條件,一個成功的人必定有錢,但一個有錢人不一定成功。這樣的推論好刻薄啊,難道貧窮的人注定失敗嗎?沒有累積財富的就是人生失敗組嗎?迫於現實壓力,把品牌賣掉,換來一筆錢,但是品牌交到不懂的、毫不相干的人手中。也許有人會說,再創一個就好啦!乍聽之下似沒錯,然另起爐灶豈是隨便說說那麼簡單!

 

  創造一個虛擬的腳色,它必須有名字、有個性、有故事,最好能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中,讓人三不五時就聯想到它。比方說,我想去北極(只是舉例)可是不知道怎麼去,啊!叫哆啦A夢把任意門借給我好了。這就是虛擬角色成功滲入真實世界的例子。

 

  這麼說來,這說不定也是原創貼圖較易成名的部分原因呢!因為貼圖的風格或是文字讓使用者很有共鳴,例如生氣的貼圖,使用者生氣的時候就會想到要用它,用了幾次之後就產生了聯結。原本生氣的時候會破口大罵,有了生氣的貼圖就改用貼圖來傳達生氣的情緒,也省去打字的麻煩。對於另一端接收訊息的人來說,以前看到生氣的情緒字眼就知道對方在生氣(非制約反應),後來對方一生氣就使用生氣的語言加上生氣的貼圖,如此反覆幾次,最後接收者只要看到生氣的貼圖,不需要搭配額外的文字解說,就知道對方在生氣了(制約反應)。雖然這舉例有點牽強(根本是硬把心理學扯進來吧),但貼圖乃至「品牌」滲入日常生活的過程或許正是如此。

 

  既然都提到心理學了,附帶一提,有個詞叫做「單純曝光效應」,簡單來說,就是因為熟悉衍生出好感。假設有個吉祥物一直出現在周遭,到哪裡都看得到它,想不注意到都很難,那麼一般人在沒有感到厭煩的前提下,可能會不知不覺對此產生好感。據說這就是某知名連鎖便利超商的吉祥物走紅的秘密。

 

  前面提到一個品牌的壽命大約五年,那麼有什麼方法能延長年限呢?九藏老師表示,最好能「拍成動畫」,做成動畫大概就不會被遺忘。當然不只是拍動畫,還要積極參與世界各地的活動,增加曝光率與知名度,以及努力爭取商品授權等等,更重要的是累積資金和人脈,拍動畫非常燒錢!據說為了將《九藏喵窩》製成動畫,募集資金可說歷經千辛萬苦,能申請經費補助的大致都試了,然而實質的幫助仍然有限,畢竟那是七個零以上的投資。

 

  「《九藏喵窩》是台灣第一的2D卡通。」九藏老師自豪說著,然而自豪中帶著心酸。敢自稱第一,是因為在台灣幾乎沒有人在做這個。「動畫的招牌已經被前輩砸爛了。」大部分的民眾,對台灣的動畫印象就是問題很多、品質低落、不好看等等。政府以前也有補助動畫,但是負面的評語太多,罵聲不斷,久了就不太願意支持了。民眾的心理普遍也是,根深柢固的概念認定,台灣的動畫不值得一看。

 

  附近的動畫強國——日本,為什麼就可以發展那麼多高質量的作品呢?這不正是現成的教學範本嗎?我想說我自己的看法,台灣不能完全把日本那一套搬過來,否則會有水土不服的問題。制度是自然長成的,不能生硬移植。以七夕為例,日本的動畫作品中,有時會這樣演,主要人物把各自的願望寫在五色紙上,並把它綁在竹子上,看起來很浪漫。祭典時,女性角色會穿著浴衣、腳踩木屐。看了動畫,這些活動的確很讓人嚮往,不過,大部分台灣的人會做這些嗎?我曾想過,要畫個有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等的漫畫,描繪住在台灣的人是怎樣度過這些節日。不需要正經八百,但也不要太隨便,只要描述當前的樣子就行了。湯圓、春捲、粽子、月餅(怎麼都是吃的)……這些外國人或多或少會感興趣吧。這不正是很有地方特色的題材嗎?

 

  題材的選用反映了當地的文化。再談談畫風,我認為日本動漫人物基本上男的帥、女的美,尤其少女閃亮的大眼、及腰的長髮、超短的裙子,連我都抵擋不了她們的魅力。可是台灣如果想發展能代表自己的風格,就不能抄這些。越是抄就越無法超越,因為這等於是跟著人家後面的影子行動,永遠頂多只能當第二,或者更後。

 

  況且就算是日本製的動畫,也有人物變形的時候,此時毒舌的觀眾就開始在各類網路論壇和社群網站上大肆批評了。不負責任的言論是最猛烈的毒藥,它足以扼殺掉一個作者的創作生涯。幸好動畫的背後是一個團隊,被罵了,一起檢討就好了,而漫畫的背後也不是只有一個作者,還有責任編輯與助手等。也許台灣最該向日本學習的,就是他們可敬的團隊精神。

 

  在演講的尾聲,九藏老師提出一個有趣的概念,姑且稱作「品牌的金字塔」吧。貼圖上架在最底層,接著是經營粉絲專頁,每天畫張圖上傳,並附上一句勵志的話語。逐漸往上,跨過數層,來到最頂層就是製作動畫。我知道拍動畫是一些人的夢想,一部動畫比幾張貼圖更令人印象深刻也是事實,但我覺得動畫之上還有值得追求的東西,不可名狀,很抽象的,或許是精神吧,一種不死的哲學,或者說時間的淬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