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感想】讓平面動起來:Motion graphics

2016-08-01 00:00

 

  「動態影像設計」是個很新穎的領域,它在傳統的圖像與文字中加入了「時間軸」,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不一樣的效果,換言之,它讓平面動起來了!但是,「動態影像」(motion graphics)並不等同於一般人所熟知的「動畫」。「動畫」有角色、性格、故事等等,比較複雜也較具體,「動態影像」則不一定要有這些,它可以很簡單,而說「不一定」就表示「動態影像」也可以有動畫所具備的元素,因此,兩者之間存在著模糊地帶,有時它們並不能完全區分。

 

  這場演講請來的講者是K4s Motion Studio動態影像工作室(K4s唸作K force)的創辦人小k。演講一開始,小k老師(我把每位主講人都稱作老師)先讓大家觀看一段showreel(可以說是作品集),包含的內容橫跨許多類型,有廣告、電影開頭、音樂錄影帶(MV)等等,有些片段並不陌生,可見動態影像早已滲透至大眾的日常生活當中。

 

  小k老師表示,約莫十年前,一個動畫相關科系的學生說要把「動態影像」當作畢生志業,是會遭受質疑的。在台灣,動態影像的崛起,首先要歸功於第25屆金曲獎,頒獎典禮上貫穿了豐富的動態影像,而且歷年來金曲獎總是有一定的觀眾,備受矚目,於是大家就注意到了,原來效果是這麼的好!其次是兩年多前的太陽花學運,民眾都想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倡導學運的人也想盡可能讓愈多人知道愈好,以集結民粹……噢不,我說錯了,是團結一致的力量,所以網路上流傳著大量的懶人包,標榜「一分鐘內理解太陽花學運」諸如此類的多如過江之鯽,如何將一分鐘運用得淋漓盡致,仰賴的就是「動態影像」。

 

  依照我的解讀,動態影像表現的是種將資訊高度濃縮的能力。如果說一本三百頁的書是白米飯,那麼動態影像就是一顆神奇的藥丸,服用一顆就能攝取到一餐所需的營養,至於藥效如何,就因人而異了。網際網路的發達,亦助長了動態影像的傳播,前述懶人包的例子即是一例。不知為何,現代人的時間被切割得愈來愈細碎,無論是不能或不為,比起閱讀上萬字的文章,大部分的人更傾向訊息的即時傳遞、即時互動與即時理解。由於時間被許多事物切割得很零碎,更加覺得時間不夠用,覺得分秒必爭,更不能浪費一絲一毫的空閒,必須作些「有意義」的事。是以俯拾即是的「懶人包」、其他動態影像或短片等等,正好能滿足一般民眾「求知若渴」的需求,並填補那些零碎時間。

 

  然而,若將動態影像與懶人包畫上等號,又未免太過武斷。事實上,從藥丸的比喻延伸,動態影像正因為在有限的時間內,要承載大量的資訊(營養),並傳達抽象的概念(讓人吸收),在設計與製作時,就相當考驗導演、製作師的功力。

 

  在演講的後半段,小k老師介紹了約十個自身的製作案例。先讓觀眾觀看,接著講解當初是如何發想的、為什麼要那樣安排,以及技術上是如何克服困難等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北車站HOYII的案例。看起來像寫著H的黃色按鈕,原來是代表飯碗,也就是希望路過的人都能停下腳步,進去吃個飯再走。北車站這一系列的動態影像有跳舞篇、翻翻牌美食篇、翻翻牌地圖篇和電玩篇。製作難度最高的就是「翻翻牌」篇,想到它的製作過程,就不禁嘆為觀止,而呈現的效果也確實令人驚豔!這也是整場演講下來最吸引我目光的。

 

  大多數的動態影像案例,以觀者的角度,第一次看就只是看過去而已,得到的是整體的印象,未必會思考細節的布置。但是製作師在製作時所設想到的卻遠超過觀者的想像,幾乎任何一個細節,都有它為何如此安排的理由。從事設計相關行業的人,都是非常有想法的吧!「創意」這個詞太過抽象,我認為應該就是勇於表達意見、看見別人容易忽略的地方、與不畏懼與眾不同的人格特質。

 

  在演講的最後,小k老師告訴大家,身為動態影像設計師所抱持的信念:「就算世界不動,我們也要自己動。」以及發人深省的話語:「如果你覺得生活中都沒有新鮮事,那就表示你在偷懶。」

 

  每一天都必須努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