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被討厭的勇氣》
終於把它看完了,但看完好像反而沒什麼話想說,每次看書都這樣。應該要感動才對吧。好,那我就從這點出發。
哲學家說,人生有「變動式」和「實現式」(頁273)。就我的解讀,「變動式」只重視結果,不重視過程,「實現式」則相反,重視每個過程、每個當下的實現。所以把看書這件事帶進來,「我終於把這本書看完了!」就是「變動式」的觀點,而「我看到中間,這個句子寫得很棒!我要停下來咀嚼一番」就是「實現式」閱讀。「實現式」不會急著一口氣把書看完好交差了事,而是會專注在當下吸收了什麼、有什麼樣的啟發。
書上舉的例子更好,哲學家說,以旅行來說,應該是「實現式」的,從踏出家門口起就是旅行,不一定非要抵達目的地不可。若目的地才是一切,像爬山一定要登頂,那直接搭直升機到山頂再搭直升機下來(雖然這例子有點極端),不是更能有效達成目標嗎?
因此人生應該看作是「實現式」人生,由此可以應用到生活中的大小事。這中間我想穿插另一位大師的觀點,彼得杜拉克提出:「未來取決於現在。」聽起來好像理所當然,未來會如何,掌握在現在、也就是當下自己的手中,而「實現式」人生就是要人專注在當下的事情,把聚光燈、或是雷射光束都好,打在現在、當下。其實我們用不著煩惱太遠,不管是一直往回看過去,或是望向前看百里、千里外的未來,都只會使人產生「以後再說」、「暫時先不要」的錯覺。
「轉目向內,由我開始」想要做什麼改變,唯有從「當下的我」開始,自己變了,看見的世界也會跟著不一樣。
準備考試,雖說目標當然是「考上」、「合格」,非常明確,但漫長的準備期間老是覺得「好多啊!唸不完啦!明天再說」,萌生這種消極的想法,這時就用「實現式」的人生觀敦促自己吧!不要想著距離考試還有很久或很短,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應該放在當下。沒錯!就是「今天我做了什麼、我現在該做什麼」,只要每天都有盡到自己的本分,做到自己該做的,每一小單位(可能是幾分鐘、幾小時、或是一天吧)都是一個「完結」。人生不是一條線,而是數不清的點。每個點有每個點的任務、有它的完結。如此一想,就不會拘泥於過去,責怪以前的自己不夠用功,也不會好高騖遠、不負責任地想「反正以後再說」。專注在當下,改變就由我開始、現在開始。
我曾在筆記本上,寫下我擅自改編的一段話,正好切合這樣的概念:
If I look at the past or the future, I will never act. If I look at the present, I will.
真巧,當初寫下這句話的那篇隨筆,我剛好也提到阿德勒與自卑感,真是心有靈犀啊!(註:該篇隨筆因涉及大量隱私,不便公開)
本來看完《被討厭的勇氣》還沒有什麼波瀾在心中起伏,但看見自己去年寫的東西,和書中年輕人簡直如出一轍啊!是的,我也經歷過,有把自己心裡真正的想法記下來真是太好了,沒有隨著時間推移而遺忘真是太好了。果然感動得令人泫然欲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