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宇直飛神戶自由行六日遊(小豆島篇)

2025-11-12 00:00

 

  今年四月,星宇航空從台北、台中直飛神戶的航班正式開航。得知這令人興奮的消息,我和家母躍躍欲試,旋即於旅行社網站下訂機加酒。我們選擇半年後出發,那時還不知道,後來光復節成為國定假日,請三天假就可以出國玩六天。

 

  以往和家母去日本都是跟團。國中畢業時,家母犒賞我考上第一志願,帶我去名古屋;升大三的暑假,家母帶我去北海道。光陰如隙駒,十幾年後,換我主導一切。起初家母有些擔心,我也沒什麼自信。雖然去年秋天我才和友人O去過北海道,但百分之九十都交由旅日多年的友人T安排。這次去神戶是我第一次一手掌握。

 

  家母對行程甚少發表意見,我差點想走「無為」路線,比照台東金門之旅,不預先規劃,凡事到時再說。好在家母告誡:「不可完全沒有計畫!」出發前一週,我統整親朋好友好心提供的建議,再加一點突發奇想,並適時參考天氣預報,做些功課,擬出一個雛形:小豆島神戶姬路城大阪

 

  行前我跟家母打預防針:「日本的景點非常多,但資源有限,欲望無窮,我們不可能每一個地方都去,只要接受人生的有限性,就可以走出一條獨一無二的道路。」

 

  可能前幾次的旅行經驗培養出直覺,這趟旅程的樂趣超乎預期!而且很有成就感!原來我辦得到!所見所聞記述如下。

 

  •  

 

  十月二十二日(星期三)

 

  中午抵達神戶機場,戶外飄小雨。我在心裡排練了無數種可能,搭公車或者搭電鐵?先去飯店寄放行李,再覓食?還是拖著行李去吃午餐?需要找車站的置物櫃嗎?

 

  走出機場望見公車站,看一下路線,有到三宮車站,而且車待會兒就來。兩名同班機的中年台灣男子也要去三宮,一起上了車,聽他們對話,他們好像來日本自助旅行很多次了,但搭乘機場巴士去市區還是頭一遭。

 

  行駛過橋,我有點懷疑這輛車會不會開到我要去的地方,一邊豎耳傾聽站牌播報,一邊查手機地圖對照。還得煩惱家母的卡片餘額不足的事,車資三百四十日圓,但家母拿家父多年前出差用剩的卡片,裡面只剩二十日圓,而我們都沒有足夠的零錢,只有一千日幣的紙鈔。我安慰道:「下車再煩惱。」

 

  到了三宮站,我見識到驚人的景象,機場巴士居然是用倒車入庫的方式進站!司機技術超強!即使前面有人指揮,仍令人嘆為觀止!下車時,家母拿出一千日幣紙鈔,司機示意將鈔票平放進機器裡,銅板嘩啦啦掉出來,原來是換錢機!再將零錢如數投入就行了,機場巴士好貼心!

 

  三宮車站周邊熙來攘往,有的地方還在施工。推著大行李箱(為避免負重增加步行速率落差,及考量路人眼光,我提議和家母兩人共用一個大行李箱,全程皆由我負責),不僅要找電鐵站入口,還要找電梯。

 

  在三宮車站的地下街,我感覺自己已經迷茫得分不清東西南北了,此時我看到餐廳!還有商業午餐!一名同樣來用餐的日本老先生很親切地指引我填寫劃位登記,他說不用等很久,先寫上去,很快就會排到。

 

  於是我和家母享用了一頓美味的雙主食套餐:木葉丼飯與蕎麥麵。神奇的是,吃完走出店家,電鐵進站口標示就在眼前。所以迷路的時候,就坐下來吃頓飯再走吧。

 

 

  搭上阪神本線,不小心提早一站下車,弄清狀況又花了一些時間。到飯店超過下午三點,正好可直接入住。先前煩惱太早到是否能先寄放行李,結果是杞人憂天,迷路反而解決這個問題。

 

  •  

 

  由於隔天一早要搭船去小豆島,我希望先盡可能熟悉神戶環境。休息一下就邀家母散步去umie,第一天就去購物!

 

  買到足以退稅的金額,自覺花太多錢,晚餐就走省錢路線,在地下室的超市買打折壽司和小菜等等,經濟實惠。

 

  上手扶梯回到一樓中庭,有工作人員手持大聲公,喊著看煙火往哪裡走。一群學生快步往二樓去,我直覺他們是要看煙火的,就對家母說:「帶您去看夜景!」然後跟隨人群走到戶外。

 

  人員管制,不得逗留。走著走著,好像港口,又再往前,是視野寬闊、無邊無際的廣場。不久,伴隨蹦蹦蹦的聲響,絢麗的煙火一個一個炸開。舉起手機錄影的落單男子、相依偎的情侶、笑開懷的女高中生,此時此刻都共享同一片天空的燦爛。

 

 

  而後才知道,那是「みなとHANABI」,而我們觀賞煙火表演的地方,正是著名的美利堅公園。多麼幸運又奇妙的偶遇,出發前一天才問友人F小時候有沒有看過光復節煙火。

 

  •  

 

  十月二十三日(星期四)

 

  我事先在KKday訂購渡輪往返神戶和小豆島,並列印憑證。我曾考慮週六去,因為假日的回程時間比較漂亮,傍晚返程,回到神戶還有電鐵搭。可是假日船票比較貴,而且天氣預報週四較晴朗,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選定平日去了。

 

  小豆島最初沒在我的範圍裡,忽然決定去,是因為旅遊平台傳來瀨戶內海藝術祭作品鑑賞護照的優惠券,我被吸引了。腦海又連結到之前在某網路社群看到有女生自我介紹寫道,想解鎖瀨戶內海藝術祭成就,徵友同行云云。似乎是個很盛大的活動。

 

  那要怎麼參加呢?一查,瀨戶內海藝術祭每三年舉辦一次,此行正好是秋季會期,作品散見於直島、豐島、男木島、女木島、小豆島……,身為懵懵懂懂的外行人,當然選面積最大、最顯眼、最容易去的那一座。

 

  行前我向家母遊說,來神戶一定要體驗港都風情,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搭渡輪。

 

  •  

 

  早上搭的渡輪「あおい」很新!平日人不多,一張方桌附兩側靠背長椅的四至六人座座位,可以只坐兩個人,周圍還很空曠,簡直像在家庭餐廳。家母以為我們還沒上船,但其實我們已經在船上。

 

 

  行駛中非常平穩。遊客可自由活動,躺著睡覺、滑手機、到船上面看風景、拍「搭船的貓」……,藍天白雲與湛藍的海,很有渡假的感覺!推薦在船上吃烏龍麵,最有特色的是檸檬橄欖烏龍麵,其他口味也很好吃,湯頭鮮美順口。

 

 

  航行時間大約三個半小時,到小豆島時將近中午十二點了。有別於三宮車站的熱鬧喧囂,這裡房舍低矮,安靜純樸。一時找不到「坂手港ターミナル前」站牌(其實就在碼頭客運站門口,這大概是心理學所謂的「改變盲」),只好走到「坂手西」。公車站牌有公車表定時間,但看不到公車動態,仰賴的就是信心了。

 

  公車後上前下。初次造訪,我衡量利弊得失,還是打安全牌,在「オリーブ公園口」站下車。以橄欖攤海水浴場為背景拍照,給結實纍纍的橄欖樹幾張特寫,接著往上走,到橄欖公園

 

 

  來過小豆島的親戚前晚傳照片給家母,提醒:記得騎掃把。走到「希臘風車」,果真人手一支掃把,都在捕捉騎掃把的瞬間。但我們不知要去哪裡拿,左右觀察,家母說:「算了吧。」耳尖的我聽到台灣人的對話,他們跟別人拿的,不知要去哪裡還,我趕緊問他們可不可以把掃把給我們,我們會拿去還!

 

  成功得到掃把,我內心雀躍。但要如何教家母幫我拍照?我跟家母說,數到三我就會跳起來,快門就按下去。原以為讓老年人做這件事會耗很久,沒想到家母一次就完美拍出我騎掃把在半空中飛的照片!

 

  理解到是純粹的好運,即便只有一張也滿足了。見好就收,將掃把拿到橄欖紀念館歸還。

 

  台灣遊客很多,在橄欖公園就遇到兩團。我和家母站在旁邊偷聽導遊跟團員講解景點,假裝跟團。原來還有一本巨大的書(Olive Story Book),郵筒的顏色是橄欖的顏色。

 

  不想聽了就閃人,不用在原地等其他團員集合點名,不用等導遊講完就能自由活動。自由行很自由!一旦證明自己具有交通路線規劃能力,語言能力也還可以,就愛上自助旅行了。能夠深入當地,那經歷真會讓人上癮!

 

  •  

 

  搭橄欖公車「田ノ浦映画村線」前往「二十四之瞳電影村」,途中有一家四口外國人上車。媽媽拿手機用英語向司機問路,爸爸用嬰兒背帶抱著襁褓中的幼兒,捲髮小女孩蹦蹦跳跳跟上。我心想,他們是高級玩家。

 

  另一方面感到安心,他們的交通方式跟我們一樣,所以只要他們還在,就搭得到車,況且他們有兩個幼童耶!

 

  我和家母把握時間吃「懷舊校園午餐」(給食セット),滿是糖粉的麵包配一碗燙燙的咖哩,當季水果用青蘋果果凍代替,牛乳有原味和咖啡口味可選。吃完四處逛逛拍照,看到今年展出的「八左兵門章魚」(ヤザイモン蛸),還有二〇二二年的「漁夫之夢」(漁師の夢)

 

  參觀《二十四隻瞳》作者壺井榮文學館,原來她和她先生都是作家。展出作者生平和一些手稿,但不能拍照,館裡的遊客只有我和家母,衣服摩擦聲、走路聲會放大,我不禁屏氣凝神。

 

  捲髮外國女童在花園的師生雕像群迷失了方向,連續喊著爸爸、媽媽。正當我猶豫是否要幫她找,她的爸媽發現了她。

 

  •  

 

  如我所料,一家四口也和我們一起搭下午四點四十分發車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臨時巴士。但他們要去終點站「池田港」,我則打算在「草壁港」下。不料臨時巴士上找不到下車鈴,家母不會英文也不會日文,對外溝通力幾乎為零,在草壁港之前也沒有其他乘客示範如何下車。我只好抓準時機,做一件很需要勇氣的事,用日語跟司機說下一站要停。

 

  幸好成功了!趕上夕陽餘暉,還欣賞到夜晚船內點燈的藝術作品「Inner Light -Floating Houseboat of Setouchi-」。不過,這些都沒有在我的計畫裡,選在「草壁港」下車,只是因為附近有開到晚上的餐廳,要注意小豆島很多店晚上沒有營業,太陽下山後天色就很昏暗了。

 

 

  找到餐廳卻找不到上二樓的入口在哪,改去逛ZAG ZAG藥妝店,很大間、室內又很溫暖。距離晚上八點半的船班還有兩個多小時,藥妝店成了最佳打發時間去處。仔細逛了好幾圈,想買的、能買的都放進購物籃,退稅門檻再次達標。

 

  「坂手線」晚上七點多還有班次,公車比表定時間晚了近十分鐘,黑漆漆等車很考驗信心。白天看都是觀光客,想不到夜晚的公車好多學生!我才意識到這座島除了是舉辦藝術祭、發展觀光的島嶼,也是一些人的日常,他們就生活在這裡、成長在這裡。

 

  這班「坂手線」公車沒有停「坂手港ターミナル前」,但可以在「坂手西」站下,再步行五分鐘即可到坂手港搭船。還好中午的時候走過一遍!

 

  相較於朝氣蓬勃、還聞得到新船味的「あおい」,回程搭的「りつりん2」像有年代的旅館、像靜音模式的復古舞廳,燈光昏暗,令人昏昏欲睡。

 

  半夜十二點多,渡輪的主題曲「二人を結ぶジャンボフェリー」響起,跟去程一樣,聽到這段歌曲就表示快要靠岸了。有兩名年輕女生各拖著一個行李箱,我搞不清楚要在哪裡下船,左右觀察法,跟著大叔走,結果大叔是聯結車司機,走狹窄樓梯到地下室,機械油味瀰漫,原來船的地下室是個停車場!步行者仍應從樓上離開,長見識了!

 

  妙的是,我一個人走錯,導致那兩名扛行李的女生也跟著走錯,一聽疑似大陸口音,真是辛苦她們了。

 

  我比較驚訝午夜候船室的人比早上還多,從神戶三宮渡輪碼頭搭接駁車回到三宮車站,也一堆人要搭車去碼頭的樣子。

 

  家母說深夜搭計程車很危險,寧可走路回飯店。我們便慢慢走,路燈照亮空蕩蕩的馬路,偶爾聽聞大型機具作業的聲音。凌晨市區竟還有人在路跑。走過元町,路過空無一人的南京町,十二生肖環繞中式六角亭,商店全打烊,給人一種時間暫停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