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臺中國際動畫影展】紀錄

2018-10-18 00:00

 

  臺中國際動畫影展舉辦到第四屆,我終於能夠參加了!對我而言別有一層意義,早在第一屆舉辦時我就知道有這個活動,但知道得太晚,而且那時困在補習班,翹課去參加的話會充滿罪惡感。之後不是埋首苦讀就是忘了有這活動,直到今年秋意漸濃時,我已工作快滿一年,各方面都穩定發展了,此時無牽無掛,總算能放心報名了!

 

  去聽自己有興趣的講座,去看自己想看的電影,去任何自己想去的地方,放膽去體驗、去接觸、去拓展,這才是人生嘛!

 

  彷彿遲了三年,在這個時間點跳回去,實現大學畢業那年想做而未做、想參加而未參加的事。排講座隊伍時,發現周遭好多大學生面孔,工讀生大多也是大學生吧。但我早已不是大學生了,不論心智、職業、談吐、財力、朋友圈……,都和剛畢業時大相逕庭了。怪的是,如果現在有人誤認我為學生,我反而一點也不介意,甚至不急著澄清。

 

  我買了兩張預售票。星期六下午連看兩場電影,接著連聽兩場講座,我有稍微研究過活動場次表,這樣安排最合適。都在凱擘10廳,無須在場次間奔波,亦沒有過長的間隔。聽說,玩夾娃娃機成功夾到東西的秘訣在於,不是挑自己喜歡的,而是看哪個好夾。人生很多時候並不是選擇自己喜歡的,而是選比較容易到手的。決定觀看影展的哪部動畫也是這個道理,我沒有選自己特別喜歡的,其實都沒看過,也不知道哪個最對我的胃口,而是衡量時間、地點,選自己最容易配合的。

 

  結果令我十分滿意!無論是兒童向或是成人向的動畫,都沒有讓我失望,皆讓我大開眼界!唯一讓我挑剔的地方是,我選的座位太前面了。接下來將一一描述動畫和講座的感想。

 

  •  

 

〈森林總動員〉In the Forest of Huckybucky

 

  爬樹鼠克勞斯自彈自唱為動畫揭開序幕,牠唱的既不是英語也不是西班牙語,更不是德語,很奇特的語言,演完我才恍然大悟那是挪威話。沒聽過的語言帶來全新的感受,不僅是語言本身,還有它背後隱藏的文化與思維。

 

  爬樹鼠說牠喜歡唱歌,不喜歡工作,每天就是抱著吉他走到哪唱到哪,不為冬天儲藏食物,餓了去鄰居家串門子,就會有食物招待。這模式讓我想到伊索寓言的蟋蟀與螞蟻,好吃懶做的爬樹鼠遲早會得到教訓吧?後來也沒有。或許這是要告訴我們,熱愛音樂就盡情歌唱、盡情演奏,音樂也是可以維生,整天唱歌不會餓死,雖然收入不穩定,但找到贊助商(願意給食物的好鄰居)就能活下去。

 

  看似只會唱歌的爬樹鼠並不笨,危急時刻反而很聰明。狐狸馬文想吃掉牠,森林裡你追我跑,追趕一陣爬樹鼠爬到樹上,狐狸不會爬樹,索性坐在樹下,等牠餓了或累了從樹上掉下來。傍晚,狐鼠皆睏,爬樹鼠唱起狐狸的搖籃曲,唱一遍不夠,再唱第二遍,唱著唱著狐狸就睡著了,狐狸醒來,樹上老鼠早已溜走。

 

  動畫前半段狐狸被塑造成反派角色,搶劫店家、意圖殺害動物……,活在有刑法的世界早該被判刑了。是的,法律,以及民主。老鼠莫頓想到,何不制定法律讓森林裡的大家來遵守呢?大家要當朋友,朋友就是要互相幫助,不可以殺害、吃掉對方。區區一隻老鼠沒有影響力,找來森林裡講話最有份量的熊爸爸當主席,集合所有動物開會,來表決是否通過這個規定。投票採記名制,贊成的舉手,狐狸遲遲不舉手同意,大家就唱歌洗腦牠吃素多好多好。到這我有點同情狐狸了,牠只是生錯地方,就要被迫做違背天性的事。

 

  新法通過即生效,自實施日起第三天狐狸就快不行了,沒有肉使牠臉頰消瘦,只好遠走他鄉,去某牧場覓食。儲藏室懸吊的肉閃閃發亮引誘著狐狸,可是太高了牠拿不到。儲藏室的老鼠好心幫忙咬斷繩子,讓肉掉下來,狐狸一拿到肉又本性畢露,連謝謝都沒說就跑了。這好像是一個引子,不久就發生了小熊綁架事件。焦急如焚的熊爸媽遍尋不著寶貝兒子,狐狸有敏銳的嗅覺,一聞比偵探還厲害,馬上定位拼湊完整的地圖。兩隻老鼠自告奮勇要去救小熊,熊爸媽誇獎老鼠勇敢,卻完全忘了背後功臣狐狸。不曾向別人說聲謝謝,又怎能要求別人在接受幫助後道謝?

 

  結局是好的,爬樹鼠主動提及狐狸的功勞,大家也很慶幸因為有朋友間互相幫忙的精神,才能合力擊退外敵。這部動畫主要的概念就是合作互助吧!每隻動物各有先天優勢劣勢,獨善其身沒有辦法生存,人類也一樣,必須和身邊的人建立良好的關係,截長補短,與其為自己辦不到的事煩惱自卑,不如極盡所能發揮長處。

 

  •  

 

保羅布希Paul Bush:影像頑童、玩弄影格

 

  先觀看大師作品,放映完畢聆聽大師現場演講,電影和講座是連著的,所以心得就一起寫。

 

  買的票座位太前面了,深受大螢幕光害之苦,但回去之後不禁想再看一次Paul Bush的動畫,實在太酷了!回想起來,確實值回票價,竟想念起大螢幕與音效綜合的衝擊。他的動畫真不是一般,取材、表現手法,都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短短幾分鐘的動畫,前置作業都非常費工夫,例如:包含三千五百種昆蟲大量照片製作的〈五分鐘進化論〉(While Darwin Sleeps . . .)、用真人動畫手法拍攝的〈變身怪醫〉(Dr. Jekyll and Mr. Hyde)等等。

 

  最讓我回味無窮的還是底片刮畫。第一部放映〈但丁神曲〉(His Comedy)還沒進入狀況,西洋文學應該有教過,但我不記得了就算了。第二部播〈古舟子詠〉(The Albatross),從這我開始覺得Paul的動畫很棒!選材或改編都不是那麼熱門的(可能我孤陋寡聞,幾乎都沒聽過),卻表現得很生動、很深刻,讓觀眾跟著對那題材產生興趣。最衝擊的是〈秘愛〉(Secret Love),父親問女兒有沒有藏男人,女兒顧左右而言他,父親問不出所以然,直接提著那男人的頭跟手質問女兒他是誰,女兒震驚、憤怒,一氣之下竟放火把父親燒了。

 

  這些底片刮畫作成的動畫,人物沒有完整的五官,只能大略看到他們的身形,和一半在陰影下、一半隱約浮現的臉,留給觀眾無限想像空間。Paul在演講中提到,閱讀文字敘述時,每個讀者腦海中浮現的畫面都不太一樣,他希望他做的動畫也能讓讀者像閱讀那樣保有自行想像的空間,每個人看到都會覺得彷彿是量身訂作的,就像閱讀一本書,每個人看了心中都會有各自的畫面。

 

  其他還有一些技術性的,像是「beat」、「frame + frame → shot」、「frame rate」等等。可以比喻beat為stepping stone,過河的時候,河流上鋪的石頭,如果鋪得很密集,那麼故事進展的步調就會很慢,很多卡通都是這樣,所以很輕鬆就能理解,但劇情往往比較無聊。鋪的間隔遠則劇情進展就會比較快速。

 

  比較有趣的是,Paul年輕時拍攝了一支母牛的紀錄片,主角就光是那頭牛,影片步調十分緩慢,跟那晚放映的超快速動畫成強烈對比(例如那上千隻昆蟲壓縮在五分鐘內閃來閃去,弄得觀眾眼花撩亂),所以喜歡慢步調的就去看母牛,喜歡快步調的就去看昆蟲。

 

  講座後半,提到《火星上的人類學家》,我高中時的最愛!對動作的感知從很小的時候就在學習,一些跟腦科學有關的,改天回家再去翻有關的章節(註1)。還有提到一本我沒看過的書:Luria的《The Man with the Shattered world》。我們能夠欣賞動畫,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對動作感知的區塊運作正常吧。

 

  相關連結:

  〈古舟子詠〉靈感來自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秘愛〉靈感來自Percy Grainger - Father and Daughter

 

  •  

 

月岡貞夫大師講座:日本動畫的寓言傳統

 

  上一場英語講座毫不猶豫不拿口譯機,日語則遲疑了一下,才選擇不要翻譯。其實我日文程度比英文差很多,但想說難得有機會現場聽到日語演講,不聽可惜,就算可能會有很多地方聽不懂,還是去感受一下,反正不考試嘛!

 

  事實證明光用聽的還真聽不太懂,有投影片輔助才比較知道在講什麼。月岡準備的資料很豐富,到後面有些講不完,比表訂時間超出了十分鐘。雖然題目是日本動畫,但從開頭的西遊記到後面的迪士尼,看得出演講內容的廣博。如果用中文翻譯應該會吸收得更多,仔細想想日文我好像沒聽懂多少,或者中日轉換有困難,就拿雜亂片段的筆記當心得交差吧。

 

  アレゴリー:たとえること

  井上ひさし

  物語は何を語る

  人間は放っておけば戦争を起こす邪悪な存在なのだ

  人間ほど残酷で醜いものもない、そして人間ほど美しいものはない

  N・マクラレン「隣人」:ボーダーライン

  長いアニメの多くは感情を描き小説形式

  Realism

  「椅子」:権利欲を笑う、共産

  Identity

  教訓とはなにか

  慢心と虚心

  信念は嘘よりも危険な真理の敵である

  一寸の虫にも五分の魂がある

  Symbol & metaphor

  笑い、ユーモア、深刻

  自己確立型物語

  自己犠牲型物語

 

  •  

 

  註1:

 

  2018年10月30日補充:

 

  上禮拜回家翻書,我猜是〈重見光明的弔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