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要去見殺人犯》感想
《今天也要去見殺人犯》乍聽之下很驚悚,但這正是犯罪側寫師的工作日常。台灣目前似乎沒有這個職業,我也是第一次知道,讀完之後,對側寫師大致的印象是,傾聽重案犯的自白過程有點像心理諮商,還要從中發掘事情的真相,還給被害人公道,而更重要的是,如何預防憾事重演,是個勞心勞力需要使命感的工作,能夠勝任真的很不簡單。
……一切在於決心,……若我一開始就篤定:「即便我合格了,還是會困難重重。」而沒有去嘗試,那麼我就不會得到現在這個機會,當自己有所顧慮時,身邊的人也會猶疑不定、難以出手相助,但若大家看見自己堅定的決心,周圍的反應也將產生變化。
頁7
韓國側寫師的遴選條件是主修心理或社會系之畢業生(頁93),作者碩士主修諮商心理、博士主修教育社會學,剛好符合條件,以書面資料遞出申請並通過審查和面試,獲得錄取資格。接著要去警察學校受訓,作者考上側寫師時已經三十五歲,有家庭又有小孩,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但一切在於決心,如果很確定要走這條路,所有的困難都會克服。我認為不管做什麼事都是如此,如果一開始就預設立場,說自己沒辦法、替自己找藉口,那麼再容易的事也會失敗;反之,如果相信自己會辦到,心意堅決,那麼面臨再大的挑戰也終將會成功。
這本書厚度不算厚,一個下午就可以讀完。其中案件#2的虐童案令人不勝唏噓,裡面提到該名死去兒童的慘狀,嘴唇為何呈現壞死的狀態?原來是因為小孩不吃飯,犯人硬把食物塞進小孩嘴裡,經常毆打所致,幫小孩擦藥時,小孩又因為怕痛閃躲,久而久之就變這樣。涉案嫌犯竟共有四人,包括生母、生母的學妹、生母的男友、男友的友人。這四人當中,不是有智力障礙就是正在接受精神科治療。作者認為智力障礙並非問題,三級智力障礙還是有正常的生活能力,只是,若這四人來往無法為彼此帶來正面影響,甚至引發問題,那就真的有問題了(頁50)。
一切的發展都始於同居生活,他們過著非自願的團體生活,將責任互推到彼此身上,因此每當生氣時就會對孩子施暴。
頁51
非自願的團體生活,加上衍生的壓力,釀成悲劇。但這一起案件背後還有串通與包庇,最該受罰的生母男友差點脫罪。明明就只是個騙吃騙喝的渣男,卻讓虐童案的生母覺得就算出獄之後也還是想跟他在一起。
獨自生養孩子、得不到任何支持、覺得自己不如人的母親,即使知道同居人對孩子做了不應該做的事,但由於對方持續陪伴自己,所以才會選擇依賴他。心靈上的支持能給人活下去的勇氣,我看著從未擁有任何支柱的孩子母親,內心也十分感嘆。
頁67
作者在描述案件經過之餘,也探討相關的社會問題。政府對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的補助,以及育兒津貼,是否真的有被妥善使用?還是被同居的寄生蟲渣男吞掉了?在搶救生育率的同時,那些沒出生在正常完整家庭、不被期望出生的孩童,生命權也必須受到重視。作者提出,領取育兒津貼者,應該修習一定的教育課程。
……就算再三強調婚前夫妻教育和父母教育的重要性也不過分。家人之間的互動所帶來的傷口導致子女和父母互相危害的狀況,或許比其他犯罪都要來的可怕。
頁157
家庭是人所接觸的第一個小團體,最早社會化的地方。家庭內部的問題也往往是那些社會問題的起源,身家背景、童年回憶、與家人的互動模式等,都有可能影響日後的發展。然而,萬一不幸出生在令人不滿意的家庭,也不見得注定將來一敗塗地。現實治療法主張「一切都是選擇,選擇的責任也在於自己」(頁168),換言之,就是「我可以選擇」。在此補充「3R原則」,即正當(Right)、責任(Responsibility)、現實(Reality),我們要評估自己正在做的事是否正當,做自己的主人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然後專注在當下能做的,不要老是想著過去的遺憾。活在當下、把握現在,才能翻轉未來。
我們不能選擇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但現實治療法又告訴我們一切都是選擇,針對這個矛盾,作者的看法如下:
就像我們很難解釋「我」為什麼是「我」,也沒有解釋的必要,有些事情就是如此,我們只能接受,而家人就是其中之一。
……但若你持續處在矛盾當中,那麼你就需要嘗試評斷自己究竟是個怎麼樣的人。在目前韓國社會文化的氛圍下,一個個體在成年之前,即便意識到某項問題也很難做出果敢的改變,但等到高中畢業、成年之後,你便能有轉變的力量,……只要你相信,只要你接受,力量便會真的產生。
頁170~171
側寫師是個很燒腦、一不小心就會心靈耗竭的職業,學習將工作與自我分離,下班後就不再想上班的事,有一套紓解壓力的方法,側寫師之路才能走得更遠更寬廣。至於紓壓方式,作者建議盡量從事動態活動,至少不要做那些自己平常會做的事,走入森林,多與大自然交流,我認為,對各行各業來說,這樣的建議也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ISBN: 978-986-248-9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