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米安:徬徨少年時》感想

2017-05-22 00:00

 

  德米安之於辛克萊,既是朋友也是引路人。即使分開,內心深處仍然有對方的身影,這是超越友誼與愛情的關係。整本小說從辛克萊的角度,以第一人稱寫成。

 

  • 摘要:

  故事主人翁辛克萊出身良好家庭,兒童時期的他已注意到另一個世界,那裡殘酷、陰暗、失序。十一歲時,因為自己捏造的強盜故事,被克羅默抓到把柄,從此生活在恐懼之中,直到插班生德米安為他解除這道陰影。德米安成熟穩重,有超齡的智慧。儘管後來分離一段時間,期間辛克萊誤入酗酒的歧途,但神似貝緹麗采的女孩拯救了他,他開始繪畫,察覺自己對德米安的渴望。

 

  辛克萊畫了破殼而出的鳥,寄給德米安,得到了回音:「鳥要掙脫出殼。蛋就是世界。人要誕生於世上,就得摧毀這個世界。鳥飛向神。神的名字叫阿布拉克薩斯。」順著這條線索,他邂逅了鑽研神學的樂手皮斯托琉斯。上大學後的某一天,辛克萊巧遇德米安,並結識了夏娃夫人,德米安的母親。他們一見如故,時常分享夢境。然而歷史的巨輪正在加速轉動,故事的結尾,是結束也是開始。

 

  • 感想:

  我對生命一無所求,唯一渴望的只是希望能奮力活出內在真實的自我而已。但為何竟如此艱難?

 

  剛開始讀赫塞(Hermann Hesse)的《德米安:徬徨少年時》時,不知道是不是錯覺,我覺得很像在看自己寫的東西,我看到那個多愁善感、心靈脆弱、容易受傷害的自己。後來主角遇到德米安,我也在腦海中尋找過去的同窗之中,有沒有類似的人,在人生之路上,曾為我帶來很深遠的啟發,儘管彼此已多年沒有聯絡。到最後整本看完了,我反而不確定自己到底有沒有讀懂,只有親自走上這條道路,才能真正明白。

 

  •  

 

  〈貝緹麗采〉一章是辛克萊蛻變的過程,他墮落了一段時間,然後又在某個機緣下振作起來。幾乎每個人總會經歷過這麼一段,可以說是青春期的風暴,或者只是需要發洩情緒與逃避現實的管道,規模可大可小。

 

  我作踐自己,有時我會產生這樣的念頭:如果世界無法讓我這樣的人派上用場,無法為我們找到位置,指派給我們更好的任務,那麼我這樣的人只能作踐自己。損失就讓世界去承擔吧!(頁97)

 

  這段話是辛克萊陷入酗酒的惡性循環時的想法,師長對他束手無策,在學校也交不到像德米安那樣能交心的朋友。看到這段話時,我確信這不是辛克萊個人的問題,這是許多青少年、甚至成人也有的問題。對環境不滿,對同學或同事不滿,有苦難言,能力得不到發揮,抱負得不到施展,人生難道要虛耗在無聊的事情上面?

 

  書裡還寫道:「如果我很快被學校開除,然後投水自盡……」(頁98)自殺這件事,我以前並不是完全沒有考慮過。但是,世界少了我,真的就會有什麼巨大損失嗎?在讀過《天使走過人間》後,我就下定決心永遠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了。如果是幾年前,我會十分認同「作踐自己」那段話,現在的我則是認為,既然找不到理想的位置,那就自己創造一個,收不到指派的任務,那就自己分派任務給自己。只有認真面對每個階段的課題,誠實面對自己,才會真正成長,才能不虛此生。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職」,但人自己並不能選擇、轉讓或隨意掌管這個天職。呼喚新的神靈是謬誤,意圖給予這個世界什麼,更是完全的謬誤!覺醒的人只有一項義務:找到自我,固守自我,沿著自己的路向前走,不管它通向哪裡。(頁157)

 

  我們這些帶著印記的人並不擔心未來的創造,對我們而言,每一種信仰、每種救世說都已提前死亡,失去了效力。我們僅將它們視作義務和命運:讓每個人都成為完整的自己,與萌發於心中的自然之芽完全契合,接受未知的未來為我們作的任何一種安排。(頁179)

 

  人為什麼要上學?為什麼要工作?為什麼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用功讀書,長大以後獲得一份穩定的工作,然後成家立業,這就是人生嗎?世俗將職業分成很多種:醫師、律師、公務員、老師……這些是比較受人景仰的職業。可是在許多人身上,恐怕「職業」不等於「天職」。天職比較像是「使命」,也許是「天賦」吧,人總會天生覺得做某些事情比較擅長。我同意天職不能選擇也不能轉讓的說法,那是人與生俱來、專屬於自己的「任務」。遺憾的是,很多人並不清楚自己的天職是什麼,在選擇職業的時候,可能是現實的考量,也可能是受迫於某些壓力,不知不覺往多數決的方向去,步上與大多數人極為相似的人生。這樣的人生或許四平八穩,或許還令人稱羨,但也僅是如此而已。

 

  我不敢肯定,知曉自身的天職了嗎?或許早已知道,只是不敢承認。談談欲望吧!我已經成功戒除了流連社群網站的欲望、玩電腦遊戲的欲望、關注最新日本動畫的欲望。當察覺做某件事不恰當,或者太過,就會想辦法改正。但有些事情就是戒不掉,比方說畫圖和寫東西。我需要不斷寫作,才能梳理內心雜亂的糾結。我不知道自己在畫什麼,畫了擦掉,然後擦掉再畫。我跟辛克萊一樣,會畫想像中的人像,又覺得畫這些很丟臉。倒是滿羨慕辛克萊有獨立的房間,如果能保證我畫的那些內心人像永遠不會被其他人看見,那我就不會畫完立即銷毀。

 

  「只要夢是你的命運,你就要對它忠誠。」(頁175)

 

  •  

 

  「共同體其實是好事,」德米安說,「遍地開花的共同體卻不是好事。共同體將會在個體的彼此瞭解中新生出來,會暫時改變世界。而現在的共同體只是一種黨同。人們彼此投奔,是因為他們彼此害怕。老闆、工人、學者,都是各自為政!他們為什麼害怕?人只有在背離自己的內心時才會害怕。他們害怕,因為他們無法坦然面對自己……」(頁167)

 

  這段話談論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仇恨的火焰已在燃燒。一百年過去了,這段話竟是不偏不倚仍然切中時局的核心。一百年來,科技進步了,衛生進步了,交通進步了……可是人內心的焦慮恐懼並沒有因此減少。

 

  共同體簡直無所不在,大學有各式各樣的社團,還有什麼系學會、學生會,害怕孤獨的人聚在一起尋求溫暖,以為跟很多人在一起,辦一堆熱鬧的活動,空虛與寂寞就不會找上門。然後參加政治活動,支持某個政黨,批評另一個政黨,搞對立、搞仇恨,以為讓特定候選人獲勝,一切就會煥然一新。事實上,只要人民還沒學會包容、還沒學會彼此瞭解,那個位子誰來做結果都差不多。那般自以為推翻就能解決所有問題的心態,跟一次大戰有什麼兩樣?

 

  •  

 

  上段言重了,能化解仇恨的,是愛。《德米安》裡面也有對愛的詮釋,就用「愛」來為這篇感想畫下句點吧。

 

  「愛無須祈求,也無須索要。愛必須要有心中篤信的力量。這時,愛就不需要被吸引,而是主動吸引。」(頁183)

 

  ……他贏得的並不是區區一個女人,相反,他用心收復了整個世界,每一顆星星都在他的心中發光,在他的靈魂中幸福閃耀。他愛過,並在其中找到了自我。然而大多數人的愛是為了迷失自我。(頁184)

 

  ISBN: 978-986-5671-63-1

 

  •  

 

  補充:貝緹麗采

  圖片來源:https://www.christies.com/lotfinder/Lot/dante-gabriel-rossetti-1828-1882-the-salutation-5563211-details.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