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東婦好》感想
文學營的時候,第一次聽到《花東婦好》還以為是花蓮與台東的花東,看了書才知道婦好之墓位於河南的花園東邊,故稱花東,而婦好一詞更是對女人極高的讚美,好上加好,必定是有非常了不起的功績才配得起這稱號。
小說前面附了一篇逢甲大學教授寫的序,從序看起看沒幾頁我就跳過了,直接至正文,開頭講述高捷無聲的童年,幾乎喪失聽力的母親小曼在監獄旁開花店,母子之間沒有對話,直到一個男人來找他,留下甲骨文寫成的文字離去,接著故事延伸下去了,高準、高秋、綠色、周寧……,又牽線至寶惜、品方、愛沙的詛咒、婦好那年代……,這些人物間,有的看似沒有一點關聯,卻有一條條絲線將他們串在一起。最後全部都說得通了,看起來很繁複,但作者交代得很完整,很仔細地給每個角色合適的舞台,讓他們的故事展開,各個實實在在活過了。終於看到最後一頁,再回去看那篇序,覺得序寫得真好,既提及故事脈絡,幫助讀者梳理人物關係,又告訴讀者小說以外的資訊,實為精闢之作品賞析。
原本想自己感想再怎麼寫也比不過序,索性不寫,挑一個不回家的週六早晨到雙連分館爽快還書(難得有書不用續借就提前閱畢歸還),一個月後,在大同分館又看到這本書,很熟悉因為我確實看完了,但一時又想不出什麼提綱挈領、證明自己曾看過的語句。腦袋打結了,在閱讀的過程中經歷的那世界若隱若現,曾使我深陷其中不可自拔,然而脫離後又要花一段時間才能再想起來。對於沒看過此書的朋友,我很難三言兩語道出它引人入勝的地方在哪裡,化約來說,那是關於女人的故事,序寫得比較精確:「女人困鎖於詛咒中,終究因使用文字而得自由。」儘管比不上專業,我仍要整理屬於自己的感想,那是我所見、我所感受、我所聯想。
沒有疾病只有病人,大意是疾病的抽象性幾乎是無限的,像一道數學難題,病人才有保存期限,是活生生的會走向腐敗的東西,因為那個有限,像海浪的手掌無止境的追逐著陽光沙灘,終究難免潰堤,記憶將擱淺在未來的沙灘上,不祥的海鳥在上飛舞盤旋,於是生命變得甜美。
頁337
這段話出自品方日記,她是《花東婦好》裡僅次於婦好、特別吸引我、具有神祕感的角色。在那個女性成年就要經媒妁之言結婚的年代,品方卻很有自己的想法,不願隨波逐流,甚至和美術老師高橋談起同性之戀。她是綠色的姑婆祖,綠色是二十一世紀的年輕人,與高捷曾是情侶,一直到小說的最後,繞了一大圈才發現兩人其實是表姊弟的關係(亂倫了,劇透了)。在〈綠色看見書寫〉這章開始帶入品方的日記,有別於其他角色是用客觀敘述的方式呈現,作者刻意的安排,讓讀者跟著綠色透過品方留下的文字了解她生前是怎麼樣的人又做了什麼樣的事。
小說裡的女性幾乎都有不幸的遭遇,她們的生命像流星劃在半空中,應該要發光發亮,卻在最高點墜落黯淡下來,讓人感慨萬千。詛咒或病體或命運使她們註定走向衰亡,卻又讓她們的一生顯得格外輝煌,在有限的生命中不凡的事蹟留給世人幾十、幾百、幾千年的追想。
回想起文學營提到的「他人之書」、「一群非我」、「空的舞台」,每位主角都有足以烙印在人心的特徵與經歷,但隱約又可看到一些基調,那會不會就是作者本身性格的投射呢?
我以為我們在不同的夢中,原來都在同一場夢裡。
頁423
人只要活著似乎就免不了捲入其中,無論有沒有察覺,或許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踏上寫下另一段故事的旅途了吧。
ISBN: 978-986-387-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