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來了》感想

2020-05-08 00:00

 

  再過十天,就是五一八光州事件滿四十年的日子了。我處於一種很矛盾的狀態,既想在別具意義的時節認真寫一篇《少年來了》讀後感,但又不想再翻開此書。讀了會哭泣的,六個章節、六個人的故事、六種切入角度,每章節讀完都要落一場淚。整體印象:很有臨場感,太過寫實,沉重又痛苦。以讀者的身分間接體驗都這樣了,更何況事件當事人,那些親眼看見、親身經歷的,想必更難抹滅心理與肉體的創傷吧。

 

  第一章〈雛鳥〉講國中生東浩的故事。書名《少年來了》指的或許是東浩,以他為中心,後面五個人都與他有關係,又或許是指任一個參與事件的少年。剛開始要花一些篇幅才能進入狀況,因為作者在首章即以第二人稱敘事,藉由對著少年訴說、告白的口吻,直接把讀者帶到尚武館的集體追悼會上,跟著一起觀看。這讓我想起〈返校〉的手遊,一開始把玩家丟在空蕩蕩教室的毛骨悚然感。

 

  ……這段過程中最令你不解的,是入棺之後舉行的簡略追悼會上,家屬要唱國歌這件事。而且在棺材上鋪蓋國旗、用繩子層層綑綁,也是件怪異的事情。究竟為何要為遭到國軍殺害的老百姓唱國歌?為何要用國旗來覆蓋棺材?彷彿害死這些人的主謀並非國家一樣。

頁21

 

  到了第二章〈黑色氣息〉講東浩的玩伴正戴的故事,此章改以第一人稱描述正戴死後的視角。雖然靈魂脫離軀體,卻充滿無力感,呼應前章生者對於靈魂的提問,如:「靈魂又沒有軀體,要如何瞪大眼睛看著我們。」「靈魂究竟會在他們的軀體旁待多久呢?」「難道是因為靈魂像翅膀般拍打,才使得燭火頂端不停搖蕩嗎?」(頁26、51)堆積如山的屍體,軍人殘酷的鎮壓,在高壓獨裁下,化作冤魂也無能為力。

 

  第三、四、五章,分別講東浩在尚武館自願協助處理屍體時,曾短暫共事的恩淑、振秀及善珠的故事。每一章都是不同的人稱,他們雖然在這場起義中生還,餘生卻都背著龐大的陰影,獄中殘忍刑求、求職的不順遂、勞碌奔波、言論自由的剝奪、夜闌人靜數不清的噩夢等等,即便活著,卻再也得不到幸福了。

 

  在你死後,我沒能為你舉行葬禮,導致我的人生成了一場葬禮。

  就在你被防水布包裹、被垃圾車載走以後,

  在無法原諒的水柱從噴水池裡躍然而出之後,

  到處都亮起了寺院燈火。

  在春天盛開的花朵裡;在雪花裡;在日復一日的黑夜裡;在那些你用飲料空瓶插著蠟燭的火苗裡。

頁116

 

  第六章〈往花開的地方〉最讓人控制不住眼淚,這章從東浩母親的角度描寫。白髮人送黑髮人甚是難受,更何況還是被國家殺死的。槍口對準人民,破壞了多少家庭,損失了多少青壯人力,撕裂了多少父母的心。

 

  讀完《少年來了》,隔一個禮拜我去補了〈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事實上,以原文書的出版日期來說,《少年來了》在二〇一四年就出版了,同樣探討光州事件的電影則是二〇一六年上映。儘管電影加了一點詼諧的成分,看到後來也是一樣沉痛,死了太多人了,官方卻刻意隱瞞事實,正確的資訊揭露彌足珍貴。

 

  幸運活在一個民主自由、消息唾手可得的社會裡,現在很安逸,但永遠不要忘記,這是前人的血與淚奮鬥換來的。

 

  ISBN: 978-986-489-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