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仙人畫家:熊谷守一〉感想
電視上片名譯作「仙人畫家:熊谷守一」,一看到主角是畫家,正合我的興趣,再加上開頭的鏡頭很仔細拍攝房間裡的物品,使我著迷不已,一開始就喜歡上這部電影的節奏。如果單看日文片名「モリのいる場所」,還一頭霧水,モリ?是森林嗎?後來才知道是代表「守」,熊谷守一的通稱。主角晚年住在像森林的地方,「モリ」會不會也有一點雙關的意味?
看完會發現日文片名比較精確,整部電影就聚焦在熊谷守一長達三十多年足不出戶生活的地方,他的家、他的院子,還有與他一起生活的人。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熊谷守一所在之處,確實就是在演這個。電視譯名雖未直譯,卻有吸引觀眾的效果,如果不主打「仙人畫家」,從未聽過這號人物的我可能還不會想看,儘管仙人這稱呼不知是褒是貶。
從剪刀剪食物、顫抖的雙腳、出門的裝備、夾不起的烏龍麵條,處處看得出歲月的痕跡。高齡九十四歲的老先生,每天作息規律,有一套自己的步調,花時間觀察庭院的螞蟻,時而檢視新冒出來的枝葉,時而思索石頭從何而來,永遠都有新發現、找得到新樂趣,庭院面積不大,卻足以涵蓋他的全宇宙。白天與自然合而為一,夜晚提筆創作,看了不禁心想,如果我的老年生活是如此,那還算值得期待。
然而這樣的愜意並非憑空而來,能夠如此做自己,是因為身旁有個全心全意支持他的人。他的妻子(兩人相差十八歲)服侍他的起居,接電話、泡茶、料理三餐等,下棋毫不留情提走他的棋子,妻子在棋盤上比較強勢,但日常生活中大部分還是讓著他。老夫老妻的互動樸實自然,無需太多言語,彼此互相體諒,才能攜手走過數十載。
電影提到他們的小孩死得早,上網一查,查到一幅堪稱最悲傷的畫,〈陽死去的日子〉(陽の死んだ日),以及畫風轉變為極簡後的〈從火葬場歸來〉(ヤキバノカエリ)。經歷了那麼多生離死別,對人生也看透了,座右銘「無一物」,功名利祿早已不算什麼。或許也是由於那悲痛欲絕,使他毅然決然不再踏出家門一步。
悲傷卻不悲觀,在電影中依舊可以看到主角對生命的熱愛和對另一半的珍惜。有一幕出現謎樣的宇宙人要把老先生帶走,引出這麼一段台詞,大意是:我待在這就好,要是離開這裡,妻子會很辛苦,這是最讓人煩惱的(私はここで十分。そんなことになったら、母ちゃん(秀子)が疲れますから。それが一番困る)。像是夢境又像是現實,回過神來在椅子上睡了一覺,喝著妻子泡的茶,老先生有感而發,問道:如果人生可以再重來一次如何呢?(もう一度人生を繰り返すことが出来たらどうかな)接著表示希望可以再經歷一次人生,也想再多活幾年。
伴隨著年邁而來的種種不便,一點也沒削弱主角的對於活著本身的渴望。就算高齡九十四,還是想盡可能把人生活好活滿(他活到九十七歲)。過去的經歷內化為人生哲學,拋棄那些不必要的包袱,專注在當下發生的事,就算是非常細微的事也值得沉浸其中,例如螞蟻走路的方式(蟻の歩き方を幾年も見ていてわかったんですが、蟻は左の二番目の足から歩き出すんです)。
關於繪畫,主角認為,畫得不好才好,畫得有侷限性,畫不好才有無限的可能(下手といえばね、上手は先が見えてしまいますわ。行き先もちゃんとわかってますわね。下手はどうなるかわからないスケールが大きいですわね。上手な人よりはスケールが大きい)。晚年畫風可說是故意畫不好,他出的其中一本隨筆集,書名正好就是:畫得不好也是畫(へたも絵のうち)。
熊谷守一作為大師級的畫家,不單是技法上的純粹,比起畫作本身,他展現的哲學觀更令人折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