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考新制多益聽說讀寫

2025-09-29 00:00

 

  故事從今年春天開始,長官指派我去公務英語班「充數」,每週一次三個小時,從春天到夏天。課程立意良好,旨在提升公務人員的英文程度,授課內容以多益聽力閱讀練習為主,傳授考試技巧,幫助學員考出佳績。

 

  這門課對我來說非常無聊,因為我大學第一次考多益聽力閱讀就拿到九百分以上的成績,金色證書理所當然。課堂上,從大學聘來的老師用心幫大家補充常考單字、講解文法,教如何挑出關鍵字找出答案時,我彷彿在看一部早就看過幾百遍的電影,已經知道劇情和結局,但也只能耐著性子看下去,還不能快轉!

 

  上了課我發現一件事,不少同事的英語能力實在一般般。公務員圈子裡的好歹是經過國家考試篩選過的,假使這個群體在整體台灣人口之中算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一群,那不就意味著實際上,台灣人普遍的英語水準還要再更低落一些?

 

  •  

 

  浪費生命上自己不需要的課,還自掏腰包買過於簡單的教材,產生一種想要平衡「損失」的心理。既然課程上完了,乾脆來做個實驗,測試一下,十一年後,第二次考多益是進步還是退步?

 

  我在今年七月參加新制多益的聽力閱讀測驗,八月則趁勢參加了新制多益的口說寫作測驗。強調「新制」,是因為二〇一八年開始,題型有做一些改變和調整。細節這裡就不贅述了,畢竟我不是考試狂熱分子,十一年前的記憶早已模糊,若要我比較當年舊制與現今新制的差異,我也懶得一一調查比對。

 

  以下單純分享我這一回聽說讀寫的經驗與感想。

 

  •  

 

  首先,如果這篇文章的讀者是未來的自己,或其他未來要報考的人,我會提醒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時間」。聽力和閱讀的duration很長,聽力測驗時間45分鐘,閱讀測驗時間75分鐘,它是接連進行的,加起來兩小時,但實際待在教室的時間遠不只兩小時,還要填個人資訊、填問卷、聽監考人員講解規則等等。總之,若不想打亂自己或他人的節奏,請記得好好上過洗手間再進教室,以將風險降到最低。

 

  至於口說和寫作,也是連著考,但測驗時間明顯比聽力閱讀少許多,比較輕鬆嗎?倒也沒有,不管哪一種,我都會不由自主感到緊張。就算告訴自己:「我只是來打發時間的。」可是身處在那個環境,教室外站著一群等待考試的人,或許感知到其他考生的情緒,不禁繃緊神經,不敢輕忽大意。

 

  再來談談「物品」,我在考前也思考過該帶什麼東西進考場。除了必備的身分證,聽力閱讀建議戴傳統手錶,雖然教室前方有個大時鐘,但閱讀測驗選擇題分秒必爭的狀況下,抬頭個一兩秒也要節省下來!另外,我原以為可帶透明鉛筆盒,結果似乎是不行,監考人員指示將透明鉛筆盒置於座位下方,桌上只能有鉛筆和橡皮擦等必備文具。

 

  口說寫作所要攜帶的東西又更少了,只要帶身分證。座位上提供鉛筆和空白紙,考完收回,不可攜出,記筆記用。手錶也用不著,因為電腦螢幕就有準確的時間,全程以電腦顯示時間為主。

 

  口說測驗前會有麥克風測試,耳機戴起來講話。要注意,耳機上有一個按鈕千萬不可以按到,不小心按到就沒聲音了,沒錄進去就前功盡棄。幸好我在測試階段發現這一點,真是好險。

 

  •  

 

  最後公布我的成績對照(箭頭左邊為十一年前參加舊制,箭頭右邊為今年參加新制):

 

  Listening: 475 → 440

  Reading: 435 → 440

  Speaking: 140 → 150

  Writing: 180 → 190

 

  事實證明,上過公務英語班,聽力反而退步了,但也可解釋新制聽力可能真的比舊制難一點。由於間隔太久,我也感受不出新舊制難易度的差異。據說聽力混雜好幾種口音,我也區分不出來,啊不就都是英語嗎?聽得懂能溝通就好啦!

 

  比較驚喜的是,口說和寫作都比以前進步。雖然當下我感覺自己口說講得爛爛的,也許從圖書館借來的舊制口說參考書有幫助到我。

 

  整體來說,我還是不推公務英語班,不是因為教得不好,而是因為這個課會讓我產生「我都會了」的幻覺。其實任何學問都是學無止境,口說測驗就讓我體悟到,還是回歸到根本,多練習、用進廢退,找適合自己程度的原文書來閱讀,聽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性節目,都比做題目來得有趣、有效並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