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及新加坡跟團五日遊
自去年五月和友人R結伴同行去摩洛哥後,今年三月我再次和R一起參加國外團體旅遊。巧合的是,這次主要去馬來西亞,剛好也是伊斯蘭國家,行程中也有安排去清真寺參觀。
搭乘長榮航空飛往吉隆坡。一下飛機,就聞到空氣中混雜一股難以言喻的氣味。長廊沿路上,皮膚黝黑的人身穿綠衣,三五成群舉牌等人,模樣讓我聯想到〈獵人〉貪婪之島篇出現的除念師阿本加聶。
三月下旬出發,遇到穆斯林的齋戒月,行程順序略作調整,但該玩的都有玩到,該吃的也都有吃到。週六清晨往桃園國際機場的路上尚有涼意,穿長袖棉襯衫有點冷,一到吉隆坡國際機場卻熱得外套衣服一件件脫掉。
當地導遊是華人,祖籍廣東梅縣,馬來西亞第四代華裔,馬來語、英語、中文、客家話都能通,連簡單的台語也會講。他說馬來西亞有三種季節:熱、很熱、非常熱!三棵搖錢樹:棕櫚、橡膠、可可。人種大致分三類:膚色像水煮蛋那樣白白的是華人,像茶葉蛋的是馬來人,像鐵蛋一樣「歐嚕嚕」的則是印度人。
馬來西亞靠近赤道,熱帶潮濕氣候易孳生昆蟲,為避免蟑螂、螞蟻、蒼蠅及蚊子四大天王出沒,遊覽車上只能喝水,禁止飲食。導遊用一句馬來語歡迎我們這團三十幾名遊客:「Selamat datang tuan-tuan dan puan-puan!」聽起來像「短短」、「胖胖」,稱先生為「短短」,稱女士為「胖胖」,真是有趣。
三月二十二日(星期六)
第一站去吉隆坡國油雙峰塔(Petronas Twin Towers)的外面參觀拍照,這是世界上最高的雙棟大樓。馬來西亞蓋了不少摩天大樓,著名的還有外觀像大哥大手機的默迪卡118、106交易塔、吉隆坡電訊塔等等。
在雙峰塔前的噴水池下階梯取景,一名異國女子請我幫她拍照,還向我問路,R示意要我別理她,我只好回說不知道,草草結束這場短暫的邂逅。回想起來,去年在穆罕默德五世陵寢,抵達摩洛哥去的第一個景點,也有異國女生跟我搭話要求拍照,或許我在國外很有女人緣。
第二站是網紅打卡景點,REXKL復古迷宮書店。滿牆層次堆疊的外文書當背景,可輕易拍出文青、網美風格,但裡面很熱,不會想停留太久。一樓的廁所較髒,三樓的較乾淨。
晚餐到米其林推薦餐廳麗豐啦啦米用餐,啦啦米現煮,就座後先送上椰子水、炸魚餅和炸腐竹拼盤。天氣炎熱,椰子水很解渴,白色果肉也很美味!雖然我將炸物列為禁忌食物,但旅途中飢不擇食,思考一下決定入境隨俗,嘗試當地特色料理。
啦啦米以米酒、辣椒、蔥薑蒜等調味,還放了滿滿的海瓜子。湯頭喝起來辣辣的、酒味很重,一口海鮮、一口米粉、一口湯,讓人上癮般放不下筷子。
吃完回飯店路上,遊覽車經過像夜市的地方,簡體與繁體中文招牌爭豔,看起來很熱鬧。
放好行李,R提議去逛KK Super Mart,計畫第一晚就先買好伴手禮。以在摩洛哥的經驗,在家樂福可以買到很便宜又很實在的餅乾(是Henry’s,跟從當地人的選擇準沒錯),不過,這回在超市反而不適用這個規則。
一走進這狹小的超市,規模較像連鎖便利商店,我環顧四周,直覺這裡沒啥好買的,但還是跟著逛了幾圈,意思一下,買一包白咖啡和A1肉骨茶泡麵(註1)。結帳時的價錢竟比架上商品標價還高,難道是稅金?還好買不多。而R買得比較多,結帳時與認知的價格差就更大。
等R結帳的時候,兩個阿伯問穆斯林店員有沒有賣「白酒」,店員聽不懂,竟叫我幫忙翻譯。「白酒」到底是啥?總不會是「white wine」,用中文問阿伯,他們說要度數高的,店員指給他們的啤酒度數太低了,那12%的燒酒呢?還是太低,看來他們只想喝高粱。
馬來西亞跟摩洛哥有個共同點,就是路邊的流浪貓身形瘦小,一靠近貓咪就會蹭過來,讓人於心不忍,差點自掏腰包買貓食。
三月二十三日(星期日)
早上去土產巡禮,讓我有些後悔前一日在超市消費。土產店有賣白咖啡也有賣肉骨茶,怎麼算都比在超市划算啊,但既然買了就別再糾結了,於是我改買椰子軟糕、榴槤糖、芒果糖等小點心。
試喝肉骨茶,馬來西亞的屬於福建肉骨茶,喝起來有藥材香。導遊說明買回去怎麼煮,加入三層肉、排骨和兩顆整顆的蒜下去熬,最後再依個人喜好,加金針菇或其他菇類或蔬菜。新加坡的則屬潮州肉骨茶,盡是胡椒味,馬來西亞人喝不來。
土產店還推廣有馬來西亞人參之稱的「東革阿里」,據說前首相馬哈迪醫生服用了東革阿里,治癒了陳年舊疾,如今近百歲還身體硬朗!這讓我想到金門的一條根,都是號稱「只有這裡才買得到」而且「非常厲害」的藥材。
下一站參觀巧克力工廠。因為可可含量很高很純,所以他們的巧克力用力敲打也不會碎掉。巧克力遇熱會融化,但不建議放冰箱,以免吸收冰箱食物的各種味道,陰涼處或有冷氣的地方保存即可。巧克力結合在地特有風味,製作成辣椒巧克力、咖哩巧克力、東革阿里巧克力等,送禮自用皆宜。
然後到拍照景點鬼仔巷。由於是團體行動,拍照貴在神速,猶豫幾秒就會有團員甲乙丙入鏡。迅速拍完照,漫步街道巷弄,欣賞新舊壁畫塗鴉,倒也不錯。
午餐來到一棟像百貨公司的建築裡用餐,吃「跳舞的魚」。這也是米其林推薦,馬來與印尼料理融合,一道道精緻菜餚端上,好高級的體驗。蕨類與椰漿咖哩真是絕配,烤雞肉沾酸酸辣辣的醬也很好吃,壓軸的「跳舞的魚」原來是炸的,劈開魚身,整條魚炸成像在跳舞的樣子。
下午到印度教景點黑風洞走彩虹階梯,要小心猴子和鴿子。導遊講了兄弟賽跑的故事,雪山女神帕爾瓦蒂向兄弟倆出題測驗,誰先繞完整個三界三圈誰就可獲得獎勵。戰神室建陀騎著孔雀很快就出發了,象神迦尼薩騎老鼠,卻往父母濕婆神和雪山女神的方向走去,繞父母三圈,稱父母就是世界,講幾句好聽的話就贏了這場比賽。戰神得知落敗後憤而離家出走,南漂流轉遷徙,總之黑風洞氣派高大的金色神像就是戰神。
我和R登上彩虹階梯,旋即下起傾盆大雨,長裙下擺淋濕很狼狽。有一些信徒赤腳登階,有一處還立著禁止穿鞋的告示。我對印度教很陌生,雕像大多有看沒有懂,只覺得五顏六色、好多大大小小的人和動物,令人眼花撩亂。後來還拍了不少猴子,R說可以參加攝影展。
濕漉漉地往雲頂高原去,那裡有全馬來西亞唯一的賭場。自由活動時間,R提議逛Padini和Vincci,馬來西亞的時尚品牌,看一看沒有我喜歡的。接著去逛7-ELEVEN,好好玩!零食全都鼓鼓的!這是高原上空氣稀薄,大氣壓力較平地低所致。
三月二十四日(星期一)
下山了,離開這煙霧繚繞、這幾天住到最高、最新、最整潔、最寬敞、最冷的飯店。
早上走購物行程,帶到乳膠睡眠體驗館,好在同團團員消費力很強,我則認識到乳膠的好處,乳膠取自天然橡膠樹,做成枕頭很有彈性、透氣排汗、不會變黃,但不可日曬。品質甚好,等我將來買房再考慮。
午餐又是米其林推薦餐廳,在Congkak吃道地馬來料理,有魚有肉有菜有蛋,一大盤份量很多,相當豐盛。其中一名團員好像這天過生日,店家還在牆上佈置生日快樂掛旗,服務也太周到。
下午終於到我最期待去的地方參觀,布特拉清真寺(Masjid Putra),或稱玫瑰清真寺、粉紅清真寺、水上清真寺。和去年在卡薩布蘭卡參觀哈桑二世清真寺相比,這次給的時間較短暫,但有穿到免費借用的長袍,還拿了不少介紹伊斯蘭教的簡章,算是收穫滿滿。
一路往南,到馬六甲古城,換上娘惹服,坐三輪車遊古城。接近傍晚仍然很熱,想到穆斯林在齋戒月,太陽升起到太陽落下這段時間不能吃也不能喝,真是一種體力與意志力的考驗。度過齋戒月迎來的是開齋節,這幾天我注意到隨處可見Ketupat的裝飾懸掛著。
導遊簡述馬六甲的歷史,拜里米蘇拉王子是蘇門答臘島上三佛齊王國的後裔,種種原因,他從淡馬錫(今新加坡)往馬六甲方向逃亡。逃亡途中,某日他目睹神奇的畫面,弱小的鼠鹿竟打贏兇猛的獵犬。以此為靈感,後來他宣布脫離暹羅,又剛好遇到鄭和下西洋,達成協議,以提供物資補給換取明朝的認可與保護,建立了馬六甲王國。
歷經葡萄牙、荷蘭、英國、日本殖民後,昔日的輝煌早已不再,剩下的是被摧毀過的聖地牙哥城堡,相繼取而代之的荷蘭紅屋、鐘樓、維多利亞女皇噴泉等,化身成供遊客拍照打卡的景點。
晚餐在七記茶樓吃娘惹七色飯,飯後甜點是「煎蕊」,形狀像山的冰,上面點綴一條條綠色、像毛毛蟲的玩意兒,吃起來軟綿綿、入口即化,很好吃。
三月二十五日(星期二)
一早逛雞場街文化坊。我被〈咒術迴戰〉五條悟和夏油傑的立牌吸引,才知道是有名的拖鞋品牌fipper。R在雞場街土產店買一包「寶寶餅」,裡面獨立包裝,R說帶去辦公室請同事吃很合適。我沒買,因為週日已經買很多了。
這天中餐自理,整團帶到交流道下的柔佛名牌城,那裡很像三井outlet、華泰名品城或草衙SKM,反正outlet基本上都是那個樣子吧。R表示午餐可吃可不吃,我則是「少一餐都不行」的類型。因為outlet有Wi-Fi,我們就暫時分道揚鑣。
儘管領隊有整理幾間餐廳貼在群組供我們參考,「湯師傅,吃中式」、「黃女士,地道的南洋美食」、「Oldtown,茶餐廳」,但我就是不想走在別人鋪好的路上,想憑直覺自己選一間,不google,不查評論,保留開啟未知的樂趣。
結果我走進「Chicken Rice Shop」,為何選這間?因為店名讓我腦海浮現j-hope的歌〈Chicken Noodle Soup〉。價格也滿經濟實惠的,基本款雞飯套餐不到馬幣二十元,換算台幣大約一兩百元。
門口貼著開齋節尚有座位可預約的公告,推開門只有我一個客人,瞬間好緊張。店員面無表情,感覺缺乏服務熱忱,又想起正值齋戒月期間,人家大半天不吃不喝,還願意幫我點餐,算不錯了。付錢,我拿出馬幣百元紙鈔,店員面有難色不收。先前導遊說「美食中心」只能刷卡,以外的餐廳則付現刷卡皆可,我手上還有不少馬幣,想在這用掉一些。原來,百元鈔沒有錢找,所以不收,改拿二十元紙鈔支付就行了。
上菜出乎意料迅速,坐定不久,店員就端著托盤走來。我以為會直接把托盤放著就走,店員卻將托盤上的餐點一樣樣放到我面前的桌上,一盤雞肉、一盤飯、一碟豆芽菜、一碗鹹湯、一碗甜湯、一對小金杯(Pai Tee)、一碟醬料、一杯百事可樂,其實CP值滿高的!
吃完和R會合,逛到「美食中心」,R發現有Marrybrown,改變心意吃起午餐。Marrybrown類似馬來西亞版的肯德基,似乎滿有名的。趁R點餐,我瞄了一下菜單,也可比擬為馬來西亞版的丹丹漢堡。
下午到新山柔佛古廟,再到陳旭年文化老街。暴雨說下就下,一團人擠在協裕麵包西菓廠前排隊買香蕉糕,以及避雨。我和R各買一盒,香蕉糕拿起來很實在,用料天然,吃起來甜而不膩。原本想帶回台灣和家人分享,但保存期限只有一天,於是在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當作午餐把它嗑掉。
在馬來西亞的最後一個景點是「阿公」的家,柔佛皇宮(Istana Besar),只能在外面拍照,不能入內。最後一餐晚餐吃海脚人的混合海鮮粉,搭配一杯海燕窩吸凍,超級好吃。它的海鮮粉偏向台灣口味,不會像第一晚的那麼辣,海燕窩的口感像我在基隆吃過的石花凍。R評價這餐是近幾日的正餐美味排行榜第一名。
三月二十六日(星期三)
這天要出境兩次,上午從馬來西亞出境到新加坡,下午再從新加坡出境到台灣。為了避開上班人潮,要早點出發,走陸路過海關。車窗外可看到大批機車整齊劃一等待,不少馬來西亞人每天出國上班,去新加坡掙錢。導遊說,賺新幣,花馬幣,很好花;賺馬幣,花新幣,會透支。
新加坡規矩很多,口香糖是違禁品,香菸一支都不能帶進去。政府還規定新加坡的車要出境到馬來西亞,油量必須四分之三以上,以防人民特意去馬來西亞加便宜的油。
遊覽車過了一座長長的橋就到新加坡了,在一處大型停車場,「馬車」換「新車」。在濱海灣花園看超級樹,然後到樟宜機場看世界上最高的室內瀑布。跟馬來西亞比起來,新加坡廁所超級乾淨。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還好是先去馬來西亞再去新加坡。如果想安排一趟自由行或大學生畢業旅行,預算足夠、做好防曬、在非雨季的情況下,新加坡會是個很好的選項!
這趟造訪的國家都有使用中文的人。馬來西亞的用語跟我們不太一樣,比方說「領錢」他們說「按錢」,「超車」他們說「割車」。馬來西亞的華人會上華人小學,重視中華文化傳承。小學課程的教學以中文為主,馬來文為輔;中學以後,課本就忽然變成全是馬來文。基於這樣的背景,有些馬來西亞的華人大學會到鄰近的國外去唸,難怪以前大學的系上就有來自馬來西亞的同學。
語言本來就會隨著接觸互相影響,我體悟到以「支語警察」自居者終將徒勞,那隱含著眼裡只有對岸的狹隘世界觀,非此即彼,但中文使用人口還可見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這只是一個光譜傾向哪一邊的問題。不過,在國家認同上,馬來西亞導遊說,雖然他的曾祖父母從廣東梅縣來,但他認為自己就是馬來西亞人,而不是中國人,這部分我是持相同看法。
註1:查詢發現在台灣也買得到A1肉骨茶泡麵,但在馬來西亞買仍然比在台灣買便宜。
其他:猜猜馬來西亞最常見的汽車品牌是什麼?根據我幾天的路上觀察和上網查證,答案是Perodua!或稱第二國產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