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感想

2025-04-30 00:00

 

  三月初,友人J的婚禮在北部舉行。我又把一日行程擴展成兩天一夜,趁機和友人A、U聽中日同步口譯陶瓷器講座,和友人N、Q吃來自北海道的湯咖哩,和友人W、L逛草間彌生展。J得知我提前一天北上,邀我到她在婚宴會館附近下榻的飯店過夜。與準新娘同住,不額外收費,但我推辭。內向人出門在外,一定要有獨處時光,才能適度恢復能量。

 

  我獨自入住台北市的單人房,享受久違的電視遙控器百分之百掌控權。頻道切來換去,然後停留在公視,被台灣演員吸引。如果問我有沒有特別喜歡的演員,一時半刻我想不到有誰;但如果跟我提起宋柏緯,我會說他很不錯,就我幾年前看〈若是一個人〉的印象,還有〈Outline vol.1〉專輯裡的〈Lockdown Drunk〉,這首我百聽不厭。於是我在飯店房間內,興味盎然看了〈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的最後一集。

 

  那是一齣推理懸疑劇,我卻從最後一集看起。自然搞不清楚來龍去脈,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好奇心在婚禮後持續發酵,補了前面七集,終於連接起事件的前因後果。整體結構四平八穩,埋的伏筆都有收回。撇開推理懸疑不談,這篇我想探討劇中女性之間的情感連結。

 

  •  

 

  知君-姵亭

 

  劉知君是個八面玲瓏的角色,詮釋現代獨立女性、女強人。她沒有家累,認定一個人自由自在,凡事靠自己,即使遇到困難,仍拒絕檢察官前男友伸出的援手,說:「我不需要保護!」

 

  林姵亭是知君引介進新聞界的菜鳥記者,充滿熱情活力,兩人一熱一冷,互補對比,本來是好搭檔,卻在如何幫助受家暴女星的事情上起爭執。不料,隔日迎來的是姵亭的屍體。

 

  突然逝去的人留下重重謎團,姵亭不可能吸毒,她會去夜店,必然有沒說出的苦衷和原因。可是有多少證據說多少話,然而因謹慎少說一些事,卻無端招來更多的以訛傳訛。

 

  在追查真相的過程中,知君的回憶畫面有一段對話令我印象深刻。姵亭得知自己被錄取,將成為記者,興奮不已,對知君說:「我好愛妳哦!」知君冷淡回應:「我還好欸。」姵亭沒被澆熄熱情,繼續說:「妳愛我啦!」

 

  知君屬於不會把愛直接講出來的類型。她平常著褲裝,喝酒、抽電子菸,任勞任怨,冷靜果決,第一集就為了搶獨家飆車,做出很多「不女性」的事。到最終,她卻為了姵亭,也為了無數受害者,濃妝豔抹穿迷你裙踩高跟鞋,變身成「很女性」的樣子。

 

  雖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但願意做到這麼多,冒險走進姵亭生前最後去過的地方,除了記者這一行業的正義感,更多表現出來的是知君多麼思念姵亭,多麼想替她完成未竟之事,多麼想替她討回公道。

 

  •  

 

  姵亭-小安

 

  姵亭和小安是很要好的高中同學,羽翼的刺青,一輩子的誓言。美好前程卻在貞操毀於有權有勢之人後斷送,小安生命中最後的歲月在自責與痛苦中度過。

 

  姵亭踏入記者圈,陽光的底下是龐大的陰影,默默蒐集證據,想替已逝的閨密做點什麼,但現實卻是處處碰壁。

 

  姵亭與小安好比知君與姵亭,其中一方為另一方的死惋惜。突如其來,不知所措。即使其中一方不在了,強烈的情感仍然延續,導向天荊地棘的崎嶇道路,終將與權勢為敵。

 

  •  

 

  知君-姵亭之母

 

  雖然姵亭不在了,知君與姵亭母親的情誼卻建立了。這是我覺得比較溫暖的部分,案子告一段落,知君再次到姵亭家吃姵亭母親煮的飯菜。水落石出後大口扒飯,這段超越年齡與血緣的友情或親情應該會持續下去。

 

  •  

 

  諷刺的榜樣

 

  稍微提一下,整個事件的起源不正是妻子的隱瞞、默許與容忍?梁辰漢固然是大魔王,但姚姐長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助長丈夫性侵年輕女子的惡行,女人不站在女人那一邊,卻還能以女性典範出席公開活動,前後對照,十分諷刺。

 

  •  

 

  這是我第一次寫觀看台劇的心得,為何特地挑這一齣寫?因為我想做個紀錄,提醒自己,閨密究竟是什麼樣子?她們能為彼此付出到什麼程度?小安的男友當然也採取了很驚人的行動,但姵亭和知君更展現出將情感寄託於理性的勇氣。

 

  我衷心祝福友人J婚姻幸福美滿,如果像童話故事的王子公主那樣,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那就太好了。不過,倘若J受到什麼委屈,或者婚後比婚前過得還辛苦,或其他我想像不到的,身為多年好友,我能做什麼又該做什麼?恰巧在參加婚禮前看到這齣劇,我從劇中看見模糊的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