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開車也能遊太魯閣

2023-04-29 00:00

 

  三月中和家父拜訪大姑媽家,見到長年住在美國的表姊和她的先生。表姊夫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但跟刻板印象那種吃一堆速食、高大、肥胖的美國人是相反類型,他個子不高、標準身材,溫文儒雅,年過五十仍保養得宜。表姊介紹我時太過抬舉,說我英語、德語都通,可以跟表姊夫聊天。

 

  我自認德語只會一點點(Ein bisschen.),表姊夫表示他也是(Ich auch.),算是有共鳴了。然後聊一下工作,又聊了休閒運動,我說閒暇時喜歡爬山、健行,表姊夫一聽喜出望外,說他走過台北的四獸山,我接話可以看到台北101。後來話鋒一轉,問我有沒有去過太魯閣,哇,這下沒得聊,我從沒去過太魯閣。

 

  回家後想一想,外國人都去過太魯閣,那麼津津樂道,台灣人卻沒去過,說不過去。於是一趟說走就走的兩天一夜太魯閣探路之旅,就這麼成行了。

 

  •  

 

  四月九日(星期日)

 

  搭乘10:24的普悠瑪,從台北車站到新城車站,大約兩小時就到了。附帶一提,一開始我只設想一個人去,也就是近年很盛行的「獨旅」,車票訂了、民宿訂了,卻怯懦起來,花蓮耶!太魯閣耶!一個人去怎麼說都還是有點……,問家母有無意願同行,剛拿到敬老卡的家母欣然答應。太好了,兩個人就放心多了!

 

  講到獨旅,友人N是專家,他可以一個人去日本無數次,絲毫不覺得把自己丟在異鄉、丟在國外是件很可怕的事。我個人就不太能接受,行程沒有人一起討論,吃到美食沒有人可以分享,遇見美景沒有人幫忙拍照,大概會不停自問「我到底是來幹什麼的」吧。但若是到國外找朋友則另當別論,因為有人等著我、接應我,那感受是非常美好的。

 

  友人Q乘著他弟弟的車去過花蓮,說那裡地廣人稀,建築物間隔很遠,沒車可能要做好走很多路的心理準備。友人Y去年年底和家人開車去了太魯閣,建議我租車,機動性較高。彷彿沒車就沒戲唱了,不是有公車嗎?

 

  先和家母在新城車站前的早午餐店簡單吃,家母點乾麵,肉燥的肥肉不敢吃,我點蛋炒飯,剛好都是不在場的家父喜歡吃的,我們忙著拍照傳到家庭群組炫耀。吃完差不多公車也快來了。

 

  13:10有一班302往天祥。稍早還有一輛3開頭的,以為提早到,沒頭沒腦攔下,司機說是開往花蓮的,我問會不會到太魯閣,司機不悅:就說是往花蓮了,怎麼會到太魯閣?當下心想,我才剛到新城,怎麼知道!後來才領悟到,新城站跟花蓮站,一個在北一個在南,是截然不同的方向,差不多像北屯相對於烏日,這類比滿合理,地圖上看「新城-花蓮」跟「北屯-烏日」緯度很接近呢!

 

  上了車,坐不到十分鐘,到太魯閣遊客中心就下車了。身為第一次到訪的觀光客,總會想和「太魯閣國家公園」幾個字合照,到此一遊,證明來過。進入遊客中心,櫃台人員親切問好,但我不想和人接觸,自顧自找飲水機裝水,隨意逛逛,有些人在外面的野餐桌吃東西,有些人在生態遊憩館伴著教育影片的背景聲休息。來到空無一人的特展室,正在展出白宗仁水墨畫,每一幅皆氣勢磅礡,刻劃出山壁的紋理。之後當我往太魯閣裡面走,回頭一望,發現風景和那一幅幅的水墨畫竟如出一轍。

  向家母提議,大老遠來到太魯閣,不走一下步道不算真正來過。說出這話的我,當下腦海中並沒有任何規劃,當初只有記公車班次、號碼,步道只是在網站瀏覽過去,有個粗略印象而已。

 

  正巧眼前也有三五成群的遊客往某個方向走,示意家母跟上去,多一點人比較敢穿越馬路。走著走著,來到小錐麓步道東段入口。這名字有點印象,應該是好走的。結果開頭就有石階陡上,家母卻步,我半哄半騙,只有這段不好走,接下來應該都是簡單的,印象中它的步道分級偏低。

  在民宿翻開簡章才注意到,小錐麓步道「棧道曲折,多階梯,須留意腳步,並注意落石及自身安全」。這步道我覺得上上下下滿有趣的,有石子路有棧道,算不無聊,一下就走完了,假使一個人。家母則感覺有挑戰性,我必須放慢腳步,穿插多一點休息。當我們來到砂卡礑步道的起點時,我跟家母說,我們把小錐麓走完了,完成了!拍照時家母發自內心笑著,心裡是真的很有成就感。

 

  趁勝追擊,我提議既然來到此,砂卡礑步道也走一下。比起小錐麓,砂卡礑輕鬆許多,路幾乎是平坦。沿路有個吊兒郎當的外國人一手拿著台灣啤酒,一手撫摸女伴的屁股,還有金髮美女坐在路邊椅子上用竹筷吃蛋餅,個個入境隨俗。遊客外國人似乎比台灣人還多呢!稍早在小錐麓與兩個裝備齊全的白人男子擦身而過,我讓路,他們用中文道謝,濃烈的汗臭味撲鼻而來,想必走了一上午了,顛覆一直以為外國人都很香的刻板認知。

 

  不時機車轟隆而至,原住民下山,後面跟著一條黑狗。我們這些遊客好像在人家的家門口任意穿梭著。藍綠色的溪十分漂亮,盤算著是否要繼續走到五間屋、三間屋,一隻黑狗來到我面前,停留幾秒,家母發出害怕的嗚咽,我倒鎮定。果然,牠的主人隨後就到,騎著機車轟隆駛過,黑狗立刻跟上。

  和家母商量現在的第一要務是找到砂卡礑公車站,否則就要原路走回小錐麓再走到遊客中心搭車,家母感到不可置信,對於萬一再走一次小錐麓是千百個不願意。折返到砂卡礑步道的起點,這次發現了上紅橋的方法,原來要從來時的第一個Z型爬梯上去。上來了,一邊是砂卡礑隧道,一邊是西拉岸隧道。我指著遠處告訴家母,我們剛從那裡走來,家母很是驚訝。正是在砂卡礑大橋上,我發覺遠方的山像極了水墨畫。

 

  由於砂卡礑站是單邊設站,只能先往天祥前進,再搭回往新城車站的方向。正合我意,行前我的規劃即是就算不走步道,至少也要公車搭到底,看看天祥是什麼樣子。

 

  天祥是中橫公路東段最大的遊憩據點,往來的遊客多會在這裡駐足停留。餐飲、住宿、交通、郵局、遊客服務、寺院、景點……滿足遊人旅途所需。

 

  多層的河階地形,包容從古至今不同族群,站在這裡,自然人文風景環繞四周,建議您放慢腳步,散步天祥,探索有趣的故事。

 

  到天祥已過下午四點,為了不要耽誤到民宿報到的時間,下車匆匆一瞥,知道天祥以前叫做「塔比多」。幾間賣吃的店在招攬生意,飢餓但忍住不買。十分鐘後上了原班車,隔著車窗欣賞風景,一路搭到太魯閣站。

 

  是這麼打算的,在太魯閣站轉17:08的花蓮客運1132到鎮安宮,民宿就在站牌對面。一名戴鴨舌帽的外國人也在等車,誤以為有伴很放心。接近五點零八分時,原本坐在公車亭長椅上的他,熟練地站了起來。我幾乎肯定他也在等1132,沒想到五分鐘過去、十分鐘過去,17:08的1132像從來不曾存在過,手機App顯示直接跳到18:38。

 

  和家母討論,那我們要怎麼去民宿?絕對不會是從太魯閣站走過去,騎YouBike也不是個好選項,不行就搭計程車吧。思索替代方案時,310無預警出現,算是得救。我們搭到新城車站,再走十五分鐘到民宿,路上還看到夜市準備搭起來的景象。

 

  民宿房間小巧溫馨,窗戶外看得到山,一切是那麼與日常所見不同,讓我有渡假的感覺。疫情以來,社交玩樂停擺,似乎也有兩三年沒過夜旅遊了。

 

  晚餐散步到新城老街,六點多,街上幾乎熄燈,只有一間特別明亮,店外就可聽見裡頭的熱鬧,走進店裡,用高朋滿座形容不為過。登記候位,就座,點餐,上菜,番茄雞蛋麵、新城酸菜飯、麻辣牛肉麵、不辣拌時蔬,滋味令人回味無窮,吃完便想再訪。

  •  

 

  四月十日(星期一)

 

  早睡早起。民宿沒有提供早餐,在附近吃炒麵,和家母合點一碗豬血湯,又盡是不在場的家父愛吃的。用美食作為引誘,傳訊息慫恿家父下次一起來太魯閣。

 

  吃完早餐,轉個方向,沿著博愛路直直走,到新城海堤看海去。我想到一個冷笑話:在新城海堤看新海誠的電影。知道家母肯定會一頭霧水,所以放在心裡沒講出來。

  早晨的海堤沒什麼人,人煙稀少到以為包場。一陣陣海浪拍打聲,一望無際的海,遠處的船隻,看得心曠神怡,依山傍海,真是把台灣風景的極致全包了。

 

  老街散步,經過秀林國中新城國小,學校的招牌好特別,底下還多一行原住民語拼音,建築物揉合原住民文化,很有美感。

 

  新城神社舊址新城天主堂在同一個地方,對面有「百年夫妻樹,同心擋風雨」的樟樹,練習曲書店也在附近。老街的特色景點看起來很多,但都在散步可達之處。

 

  返回民宿途中,買了「艾草煎の粿」。這回我沒看地圖,純粹是被店家招牌吸引,直覺認為是在地特有。一問,全手工製作,當天做當天賣完就沒了,買到算幸運又有緣。

 

  收拾行囊,民宿退房,離開花蓮前,伴手禮是一定要的。而這天1132終於出現了,幸好有出現,可以從民宿門口直達名產店附近的興田站。我把曾師傅曾記搞混了,看到曾記就不疑有他走進去,把預計要買的全買好了,後來才發現曾師傅還要再往前走一段路,聽說曾記也很有名,便當作是美麗的錯誤。

 

  距離14:59經新城車站的台鐵自強號還有三個多鐘頭,趁回去前再遊一次太魯閣,不料,中橫117.4K關原搶修。遇到道路工程,公車塞在隧道裡,過了十幾、二十分鐘才放行。和家母在燕子口步道入口處拍照留影,不少人戴著安全帽走往深處,而錐麓古道必須申請才能走。我們不敢逗留太久,怕公車又卡著久久才放行。

 

  下到太魯閣站吃豐盛午餐。在Truku的屋頂點了獵人套餐,有竹筒飯、香蕉飯、野菜、山豬肉、湯、水果沙拉,還有一小杯小米酒,馬告茶有冰的熱的可自行取用,店裡布置充滿原住民風情,大膽彩繪,彷彿來到部落裡,和家母在這度過悠閒的午後,暫時忘卻道路搶修的不便。

  最後將東西橫貫公路牌樓收進手機相機裡儲存,順利回到新城車站,搭台鐵再轉一趟車回家。兩天一夜的旅程就此結束,太魯閣之大,尚有許多步道未走過,下次去布洛灣看看吧。表姊夫說的沒錯,太魯閣果真讓人想一遊再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