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遲到了》感想

2019-03-31 00:00

 

  《謝謝你遲到了》談論的主題廣泛又深刻,從主軸的四個M發散出去:摩爾定律(Moore’s law)、市場(Market)、大自然(Mother nature)、明尼蘇達(Minnesota)。作者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不愧為記者,能夠將很複雜的現象或觀念,解說得淺顯易懂。稱職的記者應具備這樣的功力,把知識傳達給大眾,提升民眾的水平,而不是只為討好特定族群或博取點閱率,散播沒有營養的新聞,把人民弄愚笨了。

 

  一開始像在看近代科技發展史,二〇〇七年是顛覆人類生活、非常關鍵的一年,賈伯斯從口袋掏出第一支iPhone,開始有愈來愈多手機app應用程式,Hadoop雲端運算平台、GitHub開發者協作平台相輔相成,Twitter、Facebook、Amazon Kindle、DNA定序價格的大幅下降等等,許許多多爆炸性的突破都是在那年。在這靠網路就能與全球各地連線的年代,若能善用網路資源,想要創造什麼、甚至翻轉命運是很快速的;然而,想要搞恐怖攻擊、甚至毀滅一切也可以是彈指之間。在講述「大自然」的部分,讀到氣候變遷、人口成長、生物多樣性的消失等等,令我眉頭一皺,發現混亂失序的世界並不單純。最後作者回到故鄉明尼蘇達,追憶過去,「信任」是從古至今社會最重要的資產。

 

  •  

 

  現在,有更多人得以同時創造歷史、記錄歷史、宣揚歷史、擴展歷史,這是前所未有的事。

  We have never seen a time when more people could make history, record history, publicize history, and amplify history all at the same time.

中文版頁36,英文版頁12

 

  以前只有戰爭的勝利者有權有勢,才有資格寫下歷史,現在完全不是那麼回事。由於網際網路與社群媒體的發達,就算是世界最邊緣的地區,只要連得上網路,也能讓地球另一端的人聽見他們的聲音。而能「同時創造歷史、記錄歷史、宣揚歷史、擴展歷史」的例子,最明顯的大概就屬學運或革命。

 

  讀到這不免想問,五年前的太陽花學運是成功的嗎?在第9章〈控制&混亂〉出現了兩個名詞:「積極自由」(positive liberty)和「消極自由」(negative liberty),前者為「能夠……的自由」(freedom to),後者為「免於……的自由」(freedom from)。阿拉伯之春和雨傘運動當時也是沸沸揚揚,但幾年後來看,卻不如預期,因為人民只得到消極自由,並沒有得到積極自由。革命帶來解放,可以免於獨裁者的統治,但尚不能獲得「能夠……的自由」。推翻舊政權可能一夕間戲劇性地達成,然要建立一個新的制度、體系、組織,卻要花數月、數年的時間,這需要的不再是當初的熱血、衝動,而是更多更持久的溝通與共識。如克雷格.查尼(Craig Charney)所言:「網際網路雖然提升了我們的連結能力,但它無法取代政治組織、文化或領導力,而自發性的運動往往在這些層面最為薄弱。」(while the Internet improves the ability to connect, it is no substitute for political organizations, culture, or leadership—and spontaneous movements tend to be weakest in all of these)(中文版頁389,英文版頁351)

 

  •  

 

  凡是類比的,都要數位化;已經數位化的,都得儲存起來;已經儲存起來的,就利用更強大的運算系統,透過軟體來分析。

  Everything that is analog is now being digitized, everything that is being digitized is now being stored, everything that is being stored is now being analyzed by software on these more powerful computing systems . . .

中文版頁146,英文版頁119

 

  以前視為無用的資料,如今點石成金,幾乎都可拿來分析,這要歸功於Hadoop改變了「非結構化資料」的運用。與非結構化資料相對的是「結構化資料」,結構化查詢語言(SQL,Structured Quality Language)只能查詢特定型態的資料,必須知道那筆資料代表什麼,才能做後續處理。當非結構化資料也能被搜尋、過濾、分析、進而找出模式,大數據的時代於焉來臨。

 

  科技在進步,人類的價值觀也要跟著調整。在第5章〈市場〉導入「大移轉」(the Big Shift)這概念,傳統上「存量」(stocks)即是財富的象徵,但在這知識、產品汰換更新都非常迅速的時代,「流動」(flows)的豐富性和數量才是比較優勢之所在。這意味著我們必須終身學習,而且要抱持開放的態度,守財奴的心態現在不管用了。貢獻自己所學、分享自己所知,和別人交流,一種知識與另一種知識切磋,擦出火花,才會獲得更多。最近在批〇踢上看到一些鄉民公開存款金額,並互相品頭論足,心中不以為然,單以存款作為財富評斷標準,顯然忽略了更重要的東西。

 

  •  

 

  二〇一七年,當我還在家裡,習慣每天早餐用畢再來一份 報紙 的時候,就知道這本書,拖了一兩年才終於讀完。這個時間差又剛好驗證書中內容的真偽,我發現,即使早在幾年前,書裡就描述到很多先進的做法,但日常生活中有些地方好像還沒有跟上。比方說總是要等一個多小時的牙科、假日就擠滿人的眼科診所,其實應該有方法改善人滿為患的情形,才不會浪費那麼多人寶貴的時間。

 

  大部分的人對AI不免會有擔心工作被搶走的疑慮,書中則指出,即便那些重複、一成不變的工作遲早會被機器人取代,然而,「理工結合同理心」的部分是無法被取代的;此外,「信任」也是,不管科技再怎麼一日千里、世界局勢再怎麼動盪,最終仍要回歸到人與人的關係上。沒有信任,政策將難以推行,企業將難以拓展。當假新聞氾濫,民眾失去對訊息的信任,雖說人本來就該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但如果接收到的幾乎都先蓋上不信任的章,那會很辛苦又很混亂吧。

 

  中文ISBN:9789864791545

  英文ISBN:978-1-250-17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