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想法
友人O想和我一起實現當漫畫家與插畫家的夢想,我當然很樂意。在準備公職考試的這段期間,我早已質問過自己無數次,願意一輩子只當公務人員嗎?人生就只是這樣而已嗎?不打算趁年輕做點瘋狂的事嗎?
然而就像我去年畫了兩個月的漫畫後又回來唸書,兩者沒辦法完整切割。就像我以前高中選理工組,到大學改入文科後卻三句不離物理,老是想著其他科系學了些什麼。科學與人文令人難以抉擇,至今我仍不能肯定自己究竟屬於自然組還是社會組。
我的心裡有很多疙瘩,那些是事情未完成所長出的疙瘩。大學未繼續朝理工領域深造,數學與物理荒廢是一個疙瘩。大學畢業後未能學以致用,求職碰壁,遂逃兵似的投入公職考試是一個疙瘩。未能在第一年考上國家考試是一個正在生成的疙瘩。渾渾噩噩的態度是黴菌,讓皮膚癢的地方抓了再抓,永遠好不起來。
所以,我必須考上,考上之後受訓、試用期滿成績及格,經銓敘審定為正式的公務人員。否則這又會成為我心中的疙瘩,我將如何對自己的行為評價?「因為考不上只好去畫畫」跟「考上了但我選擇去畫畫」,就結果來說是一樣,就過程來說卻是天壤之別。
未來充滿了不確定,看不見的對手與不對稱的資訊,又增添了未來的不確定。友人O真的會辭去公務人員的職位,然後跟我一起投入繪畫事業嗎?全心全意投入繪畫真的就能得獎然後「出道」嗎?公職考試固然錄取率低,可是參加繪畫比賽的得獎率有多少呢?不具美術相關背景,論技巧與涵養等,光說我吧,我根本是外行人,沒有受過專業紮實的訓練,只有自己出於興趣的摸索,想在眾多創作者中脫穎而出,這機率……恐怕比考上公務人員還低。
雖然是友人O主動向我提起,但在外人眼裡看來,如果有一個尚未考上公職的人,跟一個已經考上公職但辭職的人一起「創業」,怎麼看都像是那個尚未考上的人慫恿已經考上的人辭職的吧。
後來我又想了一些細節的事,像是工作室要設在哪個縣市?要租房子嗎?還是乾脆買下來?「創業」的資金需要多少?長、中、短期目標分別為何?如何衡量一項計畫算不算是成功?兩個人的分工,還有需要再找更多人加入嗎?自己付給自己的薪水……想到這裡,又覺得還是考公職比較實際。
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的需求層次論提到「隸屬與愛的需求」,那是指「被人接納、愛護、關注、鼓勵及支持等需求」(參考《現代心理學》頁327)。想與友人O一起努力成為漫畫家與插畫家,與其說是為了「自我實現」,不如說是「隸屬與愛的需求」驅使吧。這麼說的話,成功與否倒是其次,也許我只是想和友人O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