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父之城》感想

2020-02-29 00:00

 

  花了幾天的時間看完《無父之城》,彷彿把「海山鎮」徹底走了幾回,一解疫情流行期間不出門旅遊的煩悶。看到結尾,心裡不禁驚呼,這其實是成長小說吧!(撇開年齡不說)解謎反倒是其次,貫穿整本小說的人物,職業設定為自由作家的汪夢蘭,從一開始被男友分手終日行屍走肉,到為了採訪工作來到海山鎮,邂逅了一些人,協尋失蹤少女,整理白色恐怖史料,最後解開心理上長年累積的鬱結,這個過程產生心靈層面的變化,主角在感情上變成熟了,而作者的愛情觀也藉夢蘭之口傳達出。

 

  •  

 

  ……後來我知道了,愛一個人,不需要那個人同意。

頁358

 

  小說裡一直都是被眾人描述、沒有登場露臉的女角邱芷珊,在十七歲生日派對結束就失蹤了,她是議員邱大山的女兒,外表光鮮亮麗,家裡很有錢,看似風光,內心卻孤獨無助。父親忙著選舉,生母自殺,後母視她如眼中釘,就連喜歡的男生,青梅竹馬林柏鈞,也擔憂邱林家族世仇不敢與她親近。身邊沒有一個可靠值得信賴的大人,一連串的猜忌與誤解導致悲劇的發生。

 

  好幾個角色,好幾段沒有結果的戀情。高中生邱家駒喜歡邱芷珊,卻只能默默守候,因為他很清楚,芷珊喜歡的人是林柏鈞。但即使柏鈞也喜歡芷珊,礙於家人曾發生嚴重的事故,恐怕是世仇,上一代的恩怨使他無法勇敢追求,只敢閃躲。兩情相悅不一定會有好結果,心裡還有疙瘩就無法前進。

 

  大人組的感情世界也撲朔迷離。汪夢蘭被前男友甩了,過了一段頹廢墮落的日子,逃避寫小說。陳紹剛本來是警察,年幼的兒子死於意外,妻子消沉憂鬱燒炭自殺身亡,此後他居無定所,改作偵探,逃避那個家帶給他的陰影。當這兩個人湊在一起,見個幾次面就發生一夜情,火爆的肢體交纏,書裡面關於性的描寫是大膽、露骨的。汪陳兩人的關係,若說是戀人,卻注定在海山鎮的尋人任務結束後勢必要分開,陳無法取代汪前男友的位置,汪更無法取代陳逝去妻兒的空缺。

 

  既然是注定沒有結果的愛情,又何必要談?小說最後的結局給了答案,在經歷了一場尋人兼尋根及自我追尋之旅後,在最脆弱的時候遇到改變自己一生的人,本是最灰心喪志、被擊垮到幾乎一無所有的生命低潮,適時的邂逅,反倒迎接最有生產力的一年。汪與陳即使最終不見得在一起,他們彼此都重新找回生活的步調,知道該怎麼誠實面對自己的生活,過去即使有很深的創傷,也漸漸學回如何與傷痛共處。

 

  愛一個人,不需要對方的同意,不要求回報,也無須互相承諾非得要怎麼樣不可。這樣的感情觀,令我想起先前看過陳雪的著作《當我成為我們》,那樣不勉強、給對方空間、獨立自主的主張。成熟的愛不會整天嚷嚷要對方證明有多愛,成熟的愛是就算分隔兩地也可以各自過得好好的。

 

  •  

 

  真相不是事實,或者該說,真相往往不僅僅包括真實,還包括其中被捏造、虛構、說謊的部分,所謂的真相存在人心,真正的意義在於它作用在人生命裡的方式,以及它對相關人士的影響。……最終並非只有單一的真相,真相層層疊疊,它以各種形式反覆出現,似真似假,亦真亦假,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否穿透那些企圖隱藏的,或者被扭曲的話語,我們能否抹去那些遮蓋其上的灰塵,那些讓我們不敢凝視的,體會到身處其中的人當時的狀態、他們可能的用心,以及即使身不由己卻努力掙扎做出的決定。

頁396~397

 

  邱議員想知道女兒芷珊的下落,汪夢蘭想了解生父當年自殺的原因,林家想梳理家族史,回溯白色恐怖那時的真相。當得知真相時,才發現表象隱藏著驚人的事實,有些人說謊,有些人包庇,有些人想掩蓋不名譽的部分。這部小說想傳達的則是理解,為何當下要選擇隱瞞,這背後想守護的是什麼更為重要的東西。當我們理解那個情境及心境,對於過去發生的悲劇才能釋懷,也才能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書名取作「無父之城」,封面設計令人玩味再三,最下方綁高馬尾的女子剪影想必是失蹤的邱芷珊,最上方一個巨大、戴著禮帽並且有五官的男子,很給人「父」的感覺,這個「父」究竟是代表誰的父呢?在這個巨大黑色男子底下,藏著三個人,一個戴眼鏡,一個似戴學生帽或警帽,還有一個也戴著禮帽。書裡出現很多缺席的父親,包括即使人還在卻疏於履行父親職責的。汪夢蘭的生父投海自盡,林家老先生因白色恐怖入獄關了十年,邱議員只顧著選舉鞏固勢力、對女兒疏於關心,陳紹剛在妻兒還在時忙於工作疏於陪伴,這些都是缺席的父親。

 

 

  另外有一個較特殊的,神水老師周清雲並不是誰的父親,然而他的存在對某些人來說,卻相當於父親地位般的救贖,信徒把他當神看待,信仰他,信徒的虔誠賦予他神性。諷刺的是,當神水老師看芷珊痛苦,進而想將她父親的地位取而代之,成為專屬於芷珊的父親時,他的神性便開始崩解。到頭來,神水老師也是一個未履行自己應盡義務,甚至逾矩,做了父親不該做的事的凡人罷了。對信眾來說,原本堅不可摧的「神父」也缺席了。

 

  •  

 

  雖然主題講的是「缺席」、「空缺」,小說結構與劇情卻相當完整,不止於尋人,後續作者給了非常完整的交代,例如:一個小說家是如何從無到有寫出小說、失戀的人是如何從深淵中振作爬起來、憂鬱症的治療等等。時序上其實是穿插的,每一部章節開頭,都引用一篇來自夢蘭寫的小說《我鍾愛與遺失的小鎮》,共引用了五篇,到最後一章再貼心告訴讀者,這幾篇小說的創作背景與用意。一路讀到最後,基本上懸疑都會解開,由於交代得十分詳細、不省筆墨,與其說是參與一場解謎,不如說是享受一趟心靈洗滌之旅。

 

  PS1:個人最喜歡〈月蝕〉,鑲在第二部開頭的短篇小說,女人的身體、性愛的描寫很有張力。

 

  PS2:這本感覺可以拍成電影,繭居少年丁子陽的鏡頭不能省,不過改編可能順序要再調整。

 

  ISBN: 978-986-978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