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感想】文學改編的撇步——從《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說起

2024-02-11 00:00

 

  講座辦在中山73的一樓展演空間,空間不大,簽到時,有靠背的座位已坐滿,工作人員在牆邊擺放一排凳子,尚可容納來參加的聽眾。

 

  我自認屬於臨時起意去湊熱鬧的「雲讀者」,原作書籍沒看過,電視劇只看過一小部分(二〇二二年五月二十一日看了第5、6集),聽完講座打算利用過年假期將劇補完。

 

  不過,在追劇之前,趁記憶猶新,先來記錄些有趣的觀點吧。

 

  •  

 

  講座時間只有一小時,但主講人能把他想傳達的確實表達出來,而且講得清楚明瞭,偶爾帶點幽默,讓台下參與的大家在這精華的一小時,皆能保持神采奕奕且樂在其中。

 

  「沒有蔡淑臻喔。」導演賴孟傑開頭提醒道,怕大家是為了海報上的女主角而來。我則是為了地點,查網路地圖,中山73影視藝文空間約莫五年前啟用,為何叫作「中山73」?因為它位於台中市中區中山路73號,就是以地址簡稱而命名吧。中山73本身不起眼,對面排了一堆人的建築物是「台中市第四信用合作社」,查了才知是賣甜品的。拐個彎,可去陳允寶泉買年節伴手禮,畢竟快過年了。

 

  我很常對某個地點的設施感到好奇而去參加辦在那個地方的活動。上個月和友人W聽龍年音樂會也是如此,主要不是為了演奏曲目或表演團隊,而是想感受一下從沒去過的演藝廳是什麼樣子。

 

  改編大抵上是好處多過壞處,通常也比原創劇本賣座。從一個現成的作品可以看到最近的趨勢,它有基底、有讀者觀眾,但讀者觀眾這一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改編得好,原作讀者都會力挺;改編得爛,那群讀者就會成為頭號抵制者。

 

  導演很時事,提到漫畫《SEXY田中小姐》的作者因不滿真人版日劇的改編而自殺,這便是改編的負面例子。

 

  改編有兩種,一種是完全忠於原作,如〈向左走向右走〉,另一種則是完全不一樣,如〈東邪西毒〉。(這兩部我都不熟,這段是憑印象寫的)

 

  以前電影學院的教授會說,一部電影有旁白是很low的作法,表示拍電影的人技巧不夠,無法單用人物就交代完劇情。但最近越來越多愛情電影會用旁白,目的是讓觀眾快速進入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有代入感。而且現代人專注力下降,不趕快進入劇情可能就棄坑了。

 

  我原以為改編要盡可能貼近原作,但導演提出很重要的一點,小說文字轉化成影像的過程中,不可能百分之百一樣。有些橋段,用文字寫是一回事,換成影像不可能像讀稿機那樣直接搬過去。改寫成劇本時要設想拍攝現場會如何呈現。

 

  既然本質上來說不可能完全一樣,那麼改編所要遵守的底線該如何拿捏?答案是核心價值要一樣。「影像改編目的不是忠於文學,是創作者對於吸收了文學養分之後的再創作,成為影像創作者的主觀表達。」導演如是說。

 

  要掌握原作的核心價值,方法無他,反覆讀原作。導演讀了很多遍《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甚至會思考為什麼這樣寫,讀出作者未寫出的事情。儘管改編增加原創男主角「林山君」,作為和女主角的對比。又為了詮釋怎麼個「暴走」法,讓暴走的特質外顯、演出來,把女主角設定成好吃、好色、好睡。但這些其實情有可原,外科醫師常要處理緊急又棘手的病患,作息時間不固定,只好能吃就盡量吃,疲勞累積使她隨時隨地都能入睡,為宣洩動刀的壓力,於是看消防猛男洗車療癒身心。在核心價值鞏固的前提下,許多看似「胡鬧」的設定反而無傷大雅。

 

  林山君和劉梓旭,一個代表信仰,一個代表醫學。兩者並存,應該給予尊重。我回想自己在二〇二二年開刀,就算現代是醫學發達的時代,手術前還是會去廟裡拜拜,祈求手術順利成功。

 

  書本改編成戲劇,導演最滿意的是第9集。原作以「之之」之口探討勞健保議題,但戲劇中突然冒出一個路人甲會很怪,因此導演安排一場導生聚會,再藉女主角點出。

 

  •  

 

  演講尾聲,問答時間,台下反應熱烈。印象中有問到「著作人格權」的保障,哇!好久沒聽到這個詞了,自從將法學緒論參考書束之高閣後。總之我的感想是,從事文藝方面的工作,不管是寫小說、拍電影、搞文創、畫漫畫、做翻譯……,什麼都好,法律知識最好列為必修。